文档介绍:模因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模因论是在模因的基础上,借鉴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对文化传播和发展的规律进行解释的一种理论。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因此模因论在语言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当前英语口语教学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以模因论为切入点,总结出了模因论与英语口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模因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关键词:模因论;英语口语教学;启示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外的专家、学者不断加强对模因论的研究,我国学者也在不断深化对模因论的认识。在2003年,我国的语言学家何自然教授将模因论引入我国,并将其与语言研究进行一定的结合,这对于我国的英语口语教学具有非常深刻的启示意义。他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重新认识外语教学的视角,也提供了英语口语教学的新思路,对英语口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模因与模因论
随着各国学者对模因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逐渐发现模因在文化传播和发展领域中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模因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首先要对模因及模因相关的发展理论进行研究。
(1)模因。“模因”最早不叫做模因,而是有多种译名,如敏因、谜米、幂姆,等等。它是我国学者对英国学者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其《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提出的“Meme”一词的翻译。道金斯指出,“Meme”可以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单位,有时候也可以将其解释为模仿。这种说法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Meme”在文化传播和发展中的应用。因此,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何自然教授指出,“模因”就是通过模仿而进行语言传播的方式,从而促进了“语言模因”的出现。(2)模因论。模因论是在模因的基础上,借鉴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对文化传播和发展的规律进行解释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与模因的出现密不可分。随着人们对模因研究的不断深入,模因论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由于本文着重探讨的是模因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因此,在这里不对模因论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
模因的实质就是通过某种模仿的形式,将信息传播出去,或者复制、保存下来。我们知道,模仿借助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模因的传播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谚语、音乐和宗教等。另外,模因不仅可以进行横向传播,使同一代人可以接收到相同的信息,而且也可以进行纵向传播,使非同代的人也可以接收到同样的信息。这种横向和纵向的传播类型对语言传播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信息在复制或是模仿的过程中,很难做到100%的重复,因此就会出现信息再整合的情况。这时模因的传播类型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即表现型和基因型。两种传播类型各有利弊,在不同的信息模仿或传递要求下,需要不同的传播类型。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模因传播形式进行传播,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
三、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研究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我国教育界不断提升英语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比重。而英语口语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