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谷文昌资料.doc

格式:doc   大小:43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谷文昌资料.doc

上传人:w447750 2017/11/7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谷文昌资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道德讲堂】
学习谷文昌精神
做求真务实好教师
导入:
“有一种人,虽已离去,却永被铭记;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却历久弥新。”曾任东山县10年县委书记的谷文昌就有如此崇高魅力。在东山县,他被当地群众尊称为“谷公”,他是多次被提到过的“默默奉献”的好干部,他以共产党员最真切的品行,屹立于中华民族浩瀚历史之中!
一、个人经历
谷文昌,男,1915年10月生于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乡(原林县石板岩乡)人。1943年3月加入中。1949年1月随军南下。1950年5月12日东山解放。谷文昌任中共东山县第一区工委书记,后历任中共东山县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及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
二、人民的好书记——谷文昌事迹回顾
解放初期,东山县一年中刮六级以上大风的时间长达150多天,%,解放前被风沙掩埋了11个村庄。当地农民一年到头缺吃缺烧,不少人只得端着破碗讨饭。
面对生活贫困的群众,谷文昌下定决心,率领群众战胜风沙,根治旱涝,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他多次在各级会议上反复强调:“改造世界,改造大自然是共产党人和劳动人民的天职,越穷越要革命,自然条件再差,也要在这里建设社会主义。

谷文昌以百折不挠的坚强斗志,带领县委一班人,领导东山人民为根治风沙进行不屈不挠的奋斗。起初沿用老习惯搬沙,千万个东山愚公持续苦干两三年,可是一起风,沙尘铺天盖地,卷土重来。于是尝试植草种树。10多个树种,10多万株苗木,大风一刮,绿色的希望又枯死了。发动大种龙舌兰。可就偏偏不长梢,不仅没挡住风沙,反而被沙尘埋没。
谷文昌眯着眼睛、捂住脸颊、侧着身顽强地走在勘测队伍前头,率先登上每一座沙丘。渴了,喝一喝行军壶里的凉水;饿了,啃一啃冰冷的馒头。就这样,从苏峰尖到澳角端、从亲营山到南门湾,踏遍了30多公里的沙滩,把一个个风口的风力风向,一座座沙丘的位置面积,详细记录下来,绘在图上。
谷文昌还带领县委一班人,深入乡村,走进了千家万户,与老农促膝长谈,集思广益,探讨治理风沙的方案。
1957年底,一场万人筑堤挡沙的战斗开始了。30多公里的风口地带,摆开30个战场,谷文昌带着机关干部参加这场战斗。他腰系围巾,挑沙奔在前头,经过2个多月的奋战,投入几十万个劳动日,筑起了2米高10米宽的挡沙堤39条,共2万2千多米。可是风雨无情,仅过一年,挡沙堤崩垮了。3年期间,东山县委先后8次组织全县军民与风沙搏斗:一连串的努力,一连串的失败。但是谷文昌没有灰心、退却。有一次白迟村农民在沙地里挖出了能烧火的泥炭土,他得知消息,欣喜若狂,心中燃起了熊熊的希望之火:远古的东山就有林海。东山可以种树,可以造林!

这时,县林业科干部吴志成向他报告,白埕村老农林日长年前去西山岩扫墓,路过苗圃一顺手拔了几株木麻黄苗种在沙地上,都活了,其中3株特别茁壮。谷文昌赶到白埕村,对这3株木麻黄看了又看,摸了又摸。他把正在县里开扩干会议的300多名干部拉到现场参观,坚定大家对植树造林、根治风沙的信心。不久,谷文昌得知广东省电白县沙滩种植木麻黄成功的消息,更是高兴万分,马上派人去参观取经,同时迅速组织了一支235人的采种队,分赴厦门、晋江、广东等地采集树种。
找到适宜沿海种植的树种,东山县委组成了由领导干部、林业技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