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论火力发电厂内的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摘要】防水混凝土具有的特有优点被火力发电厂广泛应用。本文针对其施工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供参考。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防水混凝土具有承重、围护和抗渗的功能,还能够满足耐冻和耐侵蚀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厂,其施工技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二、影响混凝土防水的主要因素分析
混凝土防水性能的优劣主要是由防水混凝土内部的孔隙多少决定的, 形成混凝土内部孔隙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混凝土在形成过程中,多余水分蒸发而形成的孔隙;二是由砂石、钢筋、水泥等构件所承受的重力不同, 因而形成了相对沉降的孔隙;三是水泥浆与砂石的变形不一样,同时砂、石的表面出现了水膜蒸发,从而形成了接触性孔隙;四是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由于振捣过度或过轻而产生了施工孔隙;五是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合理,导致水泥浆无法填满砂石之间的孔隙,进而形成了余留性的孔隙。
上述这些情况,需要通过改善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增强混凝土的密实程度,从而降低孔隙的数量。因此,监理工程师需要严格监督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与材料组成, 从而提高防水混凝土的质量,达到防水的目的。
三、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技术
1、基坑内进行清理
在钢筋绑扎、木工支模施工过程中及防水混凝土浇捣前,必须安排专人对基坑内的杂物进行清除处理,避免混凝土地面出现麻面、蜂窝、孔洞,而影响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
2、基础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在底板钢筋绑扎之前使用专用定型垫块控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垫块应呈梅花状放置,且每平方米不少于一个,放置在两根钢筋的交叉点上。严禁采用短料钢筋头作为保护层,同时钢筋末端向内弯曲,以防接触模板。
3、混凝土浇捣施工
基础混凝土的浇筑采用沿横向“一个坡度、分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连续浇筑施工工艺。在浇筑混凝土时,每个浇筑点的前后布置三道振捣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卸料点,分散卸料点的混凝土,使其向下呈现自然流淌的坡度形式;第二、三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角处,振捣密实下部混凝土。振捣时应快插慢拨,插点布置均匀,振捣时间为 10~30 秒,不漏振不过振,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 倍(一般为 30~40 厘米),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 5厘米,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同时,加强对施工缝、预埋件处的振捣工作,避免因振捣不实而渗漏的现象发生。振捣时应尽量不碰触模板、钢筋、止水带、以防止其移位和变形。对于底板和墙板应一次浇捣成型,防止出现冷缝。同时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可排除混凝土因泌水而在石子、水平钢筋下部形成的空隙和水分,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渗性。底板混凝土浇捣完成且表面收干后、终凝前必须用木抹子或铁抹子搓压表面,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表面抹压 2~3 遍,在终凝前完成最后一遍收光。底板混凝土表面收光后应及时进行养护。
4、防水混凝土养护
防水混凝土初凝后应及时采取保湿养护措施。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应覆盖塑料薄膜和棉织毯并浇水,浇水应连续不断进行,养护期不得少于14 天。
5、后浇带的模板及钢筋施工
先浇筑后浇带两侧的壁、板混凝土;待结构砼浇筑满足设计要求后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