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传统道德
看两组图片,谈谈你的观感
组图1(来自网络)
旁边的妇女抱着小孩,年轻人视而不见
面对旁人指责,年轻人振振有辞
年轻人最终没有让座
据说这是年轻人的女友,难过地低下了头
组图2 (来自网络)
北京大街上发生的真实一幕
网友将穿黑衣的女青年称做最漂亮的女人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和探讨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及传统伦理基本原理和历史发展,弘扬传统美德,提高道德水平。二、教学重点 1. 为什么说传统文化是伦理型的文化。 2. 传统道德规范与传统美德的区别。 3. 伦理思想发展三阶段及伦理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国文化一、传统伦理道德在古代社会的地位 我们在二、三章中讲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在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里,在以家族为中心的社会里,社会生活的秩序的构建和人际关系的调节主要靠伦理道德,而不是依靠法律。人们的服饰举止、社交礼仪,都被限定在传统的伦理道德范围之内。
孝亲敬祖、尊师崇古、修己务实、乐天安命等,是农业宗法社会环境下形成的社会心理和观念形态,渗透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血亲意识形成了独特的宗法制度,“六亲”、“九族”观念构成了社会意识的轴心。“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九族”:父族四层、母亲三层、妻族两层。“六亲不认”和“不忠不孝”成为犯法的首恶。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可以说,正是传统的伦理道德才使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维持了几千年。因此,传统伦理道德在传统社会里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二、传统伦理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一)古代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 中国哲学是一种伦理型的人本哲学,其核心各种各样的伦理道德学说。比如儒家强调天人合一,要求人们顺应天意,强调“内圣外王”,即以“仁、义、礼、智、信”修养自己的身心,规范自己的行为。儒家还强调以“三纲五常”规范人际关系。“三纲”要求臣、子、妻要绝对服从君、父、夫。“五常”是用以调节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儒家的这些思想实际上都属于伦理道德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