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消毒灭菌的概念
消毒是指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包括病原微生物及有害微生物,同时也包括非病原微生物及非有害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真菌及真菌孢子。
一、消毒作用水平 根据消毒因子的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菌能力,可将其分为四个作用水平的消毒方法:
医院感染的分类与防治 :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可预防性感染、难预防性感染。 :交叉感染、医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一、外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通常是指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
二、内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或院内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分类与防治 :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可预防性感染、难预防性感染。 :交叉感染、医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一、外源性感染及其防治 外源性感染,通常是指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 病原体来自他人的——交叉感染 病原体来自医院环境的——环境感染 病原体来自没有消毒灭菌的医疗器具、污染的血制品和药品等医疗行为所致的——医源性感染 可预防!
二、内源性感染及其防治 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微生物来自病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包括虽从其他病人或周围环境中来的,但已在该病人身上定植的微生物。
消毒作用水平
要求
常用消毒方法及消毒剂
灭菌水平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
物理灭菌:热力灭菌、辐射灭菌化学灭菌: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
高水平消毒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
中水平消毒
杀灭除细菌芽孢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
碘类消毒剂(碘附、氯己定碘等)、醇类和氯己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
低水平消毒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
机械除菌法:通风换气、冲洗等化学消毒方法: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己定)等
二、医用物品的危险性分类 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是指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根据其危害程度将其分为三类:
危险品种类
要求
举例
高度危险性物品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导尿管)
中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
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 痰盂(杯)和便器等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消毒灭菌方法:
紫外线消毒 适用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紫外线消毒灯在电压为220V、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使用中的强度)应不低于70μW/cm2。 在室内无人状态下,采用紫外线灯悬吊式或移动式直接照射消毒。~。安装紫外线灯的数量为平均≥,照射时间≥30分钟。
注意事项: ①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酒精布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等时,应随时擦拭; ②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当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③采用紫外线消毒物体表面时,应使消毒物品表面充分暴露于紫外线; ④采用紫外线消毒纸张、织物等粗糙表面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且两面均应受到照射; ⑤采用紫外线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及空气中悬浮粒子多时,应加大照射剂量; ⑥不应使紫外线光源直接照射到人; ⑦不应在易燃、易爆的场所使用; ⑧紫外线强度计每年至少标定一次。
(5)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适用于无人状态下室内空气的消毒。 紫外线灯采取悬吊式或移动式直接照射。 安装时紫外线灯(30W紫外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