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孤独症筛查和筛查量表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徐秀
孤独症筛查的重要性
孤独症流行病学研究:发病率的变迁
孤独症的病因学研究:尚未明了
遗传主导、环境改变表型
孤独症的诊断现况:自由诊,年龄偏大
孤独症的治疗研究:尚无药,但可治
早期合理系统化干预训练,绝大部分儿童会有不同程度改善,一部分孩子可能获得基本痊愈或基本具备自主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痊愈”率为3%-25%)
孤独症筛查的意义
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康复训练
扩大公众对孤独症的认识
形成合适、完善的孤独症患儿康复指导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孤独症筛查模式的探索
社区医院
筛查问卷初步筛查*
二级或三级医院儿保科
进一步筛查
三级医院专科医生
进一步评估
阳性
阴性
建立专科病史
列为随访干预对象
阳性
*在儿童18月常规体检时进行
正常儿童
阴性
正常
回归正常儿童
必要时24月常规体检时再次填写筛查问卷
异常
任何通过筛查,但非专科医生、教师或家长怀疑ASD的孩子
一级筛查工具
用于在普通人群中发现ASDs可疑人群
CHAT、 M-CHAT、CHAT-23、PDDST-ⅡPCS
Denver Modification、CAST
二级筛查工具
用于在ASDs可疑人群中排除其他发育障碍协助诊断
ASDS、ABC、ASSQ、CARS、GADS、GARS-2
KADI PDDST-Ⅱ,ACSC、STAT、SCQ、ASQ
孤独症筛查量表的选择
筛查量表
CHAT(Checklist for Autism in Toddler)(英国):SectionA由9项问题组成,父母填写;Section B由5项问题组成,专业人员观察。针对18个月的儿童。
M-CHAT(美国):23项(其中包括CHAT SectionA的9项),父母填写。诊断标准:“23项中3项阳性”或“6项核心项目中2项阳性”。针对16-30个月儿童。
CHAT-23(香港):包含M-CHAT问卷汉化版和CHAT Section B观察项目。诊断标准:“23项中6项阳性”或“7项核心项目中2项阳性”及“Section B中前4项有2项阳性”。针对18-24个月儿童。
筛查量表
筛查量表
灵敏度
特异度
CHAT(英国)
–(低)
–(高)
M-CHAT(美国)
(高)
(高)
CHAT-23(香港)问卷
(高)
(低)
观察
(中等)
(高)
筛查流程
注:(1)  香港CHAT-23筛查问卷
(2) 进一步评估:DSM-IV关于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智力测定(DST[15]),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气质问卷
CHAT-23问卷(1)初步筛查
CHAT-23 Section B进一步筛查
进一步评估(2)
研究对象:
上海市卢湾区儿童
年龄18月-24月
阴性
阳性
可能或确实未患病者
阴性
列为康复干预对象
随访
阳性
确诊
正常或不能确诊
CHAT-23阳性诊断标准:
1)自填问卷阳性标准:“总23项中≥6项阳性”或“7项核心项目中≥2项阳性”(核心项目为第2,5,7,9,13,15,23题)为初筛阳性;
2)Section B观察项目阳性标准:总4项中≥2项阳性
孤独谱系障碍诊断标准根据DSM-IV相关诊断标准。
对随访儿童的智力评估方法采用0-6岁发育筛查测试DST[15],得出儿童各能区的相应智龄。
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