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讲人乘佛法
一种与“人”基本相称的生活
前言:五乘判教
乘:梵语ya^na。音译为衍那。有乘物、运载、运度等意。指能乘载众生,运至彼岸者;亦即指佛陀之教法。乘有大乘、小乘、一乘、二乘、三乘、五乘等。
判教:在佛教中根据义理的浅深、说时的先后等方面,将后世所传的佛教各部分,加以剖析类别,以明说意之所在的叫做判教。又作教判。判教起源于南北朝时代,到了隋唐还继续盛行。
“五乘者,乘以运载为名,五谓人、天、声闻、缘觉、菩萨。此五力有大小,载有远近。(一)人乘,谓三归五戒,运载众生越于三涂,生于人道,其犹小艇,才过溪涧。(二) 天乘,谓上品十善,及四禅八定,运载众生越于四洲,达于上界,犹如小船,越小江河。(三)声闻乘,谓四谛法门。(四)缘觉乘,谓十二因缘法门,皆能运载众生越于三界,到有余无余涅槃,成阿罗汉及辟支佛,皆如大船,越大江河。(五)菩萨乘,谓悲智六度法门,运载众生总超三界三乘之境,至无上菩提大般涅槃之彼岸,如乘舶过海。”(唐·宗密《盂兰盆经疏》)
五乘佛法
六道(趣)众生:指凡俗众生因善恶业因而流转轮回的六种世界。又称六趣。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其中,地狱、畜生、饿鬼称三恶道,或三涂。阿修罗、人、天称三善道。六道中若不含阿修罗,则为五道,或五趣。
(1)地狱道:即地狱受苦之处。有八寒、八热、无间等名。众生若造上品十恶及五逆罪,则堕地狱。
(2)饿鬼道:即孤贫潦倒受苦之鬼。经常处于饥饿中,到处游行,求食不得。相传有历千百年不闻浆水食物之声音,而常受饿渴痛苦者,故名饿鬼。众生若造中品十恶业,则堕饿鬼道。
有多少种可能的生命形态?(六凡四圣)
(3)畜生道:即牛、羊、猪、马及一切虫、鱼、禽、兽等动物。众生若造下品十恶业则堕畜生道。
(4)阿修罗:属于非天道的一种大力鬼神。具有神通和威力而无德,性多嗔恚,统率夜叉、罗刹等,以阿修罗为首,故称阿修罗道。众生作下品十善即可生阿修罗道。
(5)人道:即人类。因人道苦乐参半,善于分辨事物的前因后果,易于知苦断集,明理去惑,转凡成圣,故《大智度论》卷四说,佛之三十二相要在人道中培植。众生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即可生于人道。
(6)天道:即天界。天道分布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之中。欲界因有男女情欲,故名欲界。色界,没有男女情欲,唯色相庄严,故名色界。无色界,无有形相,唯精神心识存在,故称无色界。众生行上品十善、修四禅定、四空定,即可生于天界。
从人格类型看六道众生
1、地狱法界(地狱型人格):极端自私、凶残、冷酷、阴险、卑鄙无耻,具攻击性、破坏性,怀善恶无报的邪见,“不信道德,不肯为善”。“地狱是一种终极的苦恼,痛苦和挣扎的极限。”——侵略心和焦虑状态
2、饿鬼法界(饿鬼型人格):自私、吝啬、谄曲、奸诈狡猾、心地阴暗,“心怀鬼胎”,依赖性、索取性为主要人生取向的“剥削型人格”。
3、畜生法界(畜生型人格):愚痴无智、机械被动,庸庸碌碌,无远大理想,缺乏自我反省。
十法界:六凡
4、阿修罗法界(阿修罗型人格):守纪律、讲奉献,有集体主义精神,有进取心和热情,然不离自我中心立场,贪着权位财利,嫉妒心强,骄慢专横。——专制人格
5、人法界(人型人格):修五戒及中品十善,能按伦理规范约束自己,具理性精神和自制力、承受力、责任心、报恩心。虽不离自我中心立场,但能以理性、感情、道德谐调自他关系,尊重他人,不做损人利己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