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2.1殡葬个体心与殡葬社会心理.ppt

格式:ppt   大小:909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1殡葬个体心与殡葬社会心理.ppt

上传人:aluyuw1 2017/11/28 文件大小:9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1殡葬个体心与殡葬社会心理.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章殡葬社会心理
第一节殡葬个体心理与殡葬社会心理
第二节殡葬社会认知
第三节殡葬社会态度
第四节殡葬心理的基本特点
第五节殡葬社会活动的心理意义
第一节殡葬个体心理与殡葬社会心理
殡葬心理学(基础心理学角度):研究殡葬心理的科学,对死亡和殡葬事件的心理现象的观察和记录,追溯产生这些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变化规律,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殡葬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殡葬活动过程中,由人与环境、个体与群体、生人与死者的关系所产生的,外部影响经由心理机制变为主体心理事实及其规律,主体心理活动又经计划和调整而控制对外界的应答活动的一门学科。
一、殡葬个体心理
殡葬个体心理因个体在具体的殡葬活动中的个性倾向的不同而变化。人的个性倾向由需要、动机与兴趣等构成。
需要: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可分为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近期需要与远期需要等。
马斯洛需要的五层次说:
马斯洛(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的发起者和理论家。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低级需要满足后才指向更高级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满足的人是很少的。
殡、葬、祭的需要
殡:确认死亡;完成葬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殓、发讣告、守灵、遗体告别等;允许亲友的吊唁;展开生死的过度。
葬:处理遗体。出于对死者尊严的体认需要,避免尸体变化过程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完成生死的过度。
祭:缅怀先祖(先烈),情之所至;教育后人,理之所当;求福避祸,利之所趋。
总结: 。人的个性倾向由需要、动机与兴趣等构成。
、赏美、交往、发展和政治的需要等;殡葬的兴趣主要为志趣(即与直接兴趣相反的间接兴趣),殡葬兴趣具有虚幻性,并且兴趣使主持者在殡葬消费中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择地厚葬的动机以及追求艺术价值流芳千古的动机等。 、兴趣、动机的殡葬个体心理倾向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与殡葬个性心理特征也密切相连
课堂自学
“殡葬心理学”
第七章殡葬个性心理
二、殡葬社会心理
意识、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
生命的意义
禁忌
课外阅读
意识、潜意识
意识:集中注意而获得的清晰的认知。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潜意识:不被社会认可的欲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心理事件,潜在的心理活动。
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