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王国维与周济
[摘要]王国维是近代著名学者,其《人间词话》是融会中西文论的转型之作。周济是清代常州词派后期的代表人物,其《介存斋论词杂著》是清代词论的重要著作。二人对词之源流与创作的看法、对具体词人词作的评价存在明显关联,具体论述同中有异、异中见同。对二人词论关联的梳理和分析,能看到王国维对周济词论进行了借鉴与扬弃,进而从一个侧面呈现传统文论的转型轨迹。
[关键词]王国维;周济;《人间词话》;《介存斋论词杂著》
中国近代文论的产生与发展是对传统文论批判继承和对西方文论吸收融会的结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文论的代表作,它创作于1907―1908年之间,时在清末。王国维之前的清代词学自然成了他词学理论研究与创新的重要参照系,而在清末影响颇广的常州派词论又是他思考的主要对象。常州词派的奠基人是张惠言,之后由周济、陈廷焯等人继承而完善之。王氏对周济词论多有借鉴,但也有批评,他对周济的态度可看作他对待传统文论态度的一个缩影。这对认识传统文论的现代转型是有参考价值的。
王氏曾精研周氏论词之书,对其词论非常熟悉,他之写作《人间词话》约与评点周济《词辨》同时。他对周氏之看法于以下一段论述颇可见出:“介存《词辨》所选词,颇多不当人意。而其词论则多独到之语,始知天下固有具眼人,非予一人私见也。”(《人间词话》附录第二十九则,观堂旧藏《词辨》眉批)由此可见,王氏对周氏《词辨》中所推崇之词人多不认同,而对他的词论则引为同调,这里的词论主要是指《介存斋论词杂著》。
一
《介存斋论词杂著》共三十一则,虽较《人间词话》篇幅为短,但仍涉及对唐、五代、两宋词之整体评价、词之创作和词人词作论等方面。周氏认为:“两宋词各有盛衰”(第一则),“北宋词、下者在南宋下,以其不能空,且不知寄托也;高者在南宋上,以其能实,且能无寄托也。南宋下不犯北宋拙率之病,高不到北宋浑涵之诣。”(第七则)在周氏看来,两宋词各有千秋,不可扬北抑南,也不可扬南抑北,要具体分析。因为“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歌,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社”(第二则)。应该说,周氏所言在今天看来是比较公允的,但结合清末词坛实际,我们应看到周氏所言对于纠正当时追尊南宋之偏力度不够。而王氏则有更清醒的理论自觉,他在《人间词话》中将批判的矛头明确指向了主张“词至南宋乃深”的朱彝尊,并引周济、潘德舆、刘熙载、云间诸公为同调,称他们为“同一卓识”者(《人间词话》未刊稿第二十三则)。相比之下,周氏所说较委婉,但实与王氏所指相同:“近人颇知北宋之妙,然终不免有姜张二字,横亘胸中。岂知姜张在南宋,亦非巨擘乎?论词之人,叔夏晚出,既与碧山同时,又与梦窗别派,是以过尊白石,但主‘清空’。后人不能细研词中曲折深浅之故,群聚而和之,并为一谈,亦故其所也。”(第四则)
应该指出的是,《人间词话》所引《介存斋论词杂著》第七则只是“南宋则(按《人间词话》未刊稿第二十三则少一“则”字)下不犯北宋拙率之病,高不到北宋浑涵之诣”一句。对照王氏所引潘德舆、刘熙载语可知,王氏对北宋词评价较高,而对周氏评价两宋词优劣之语未尽认同。相比之下,王氏对周氏另一观点似较肯定,即“北宋词多就景叙情,故珠圆玉润,四照玲珑。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使深者反浅,曲者反直。”(第二十三则,《人间词话》未刊稿第二十三则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