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数学四年级趣味阅读》补充教材
     
我们课题组的老师经过几个月的收集、整理、编辑、实验修改、再编辑,已开发出了一套完整的小学数学四年级阅读教材,我们将其命名为《小学数学四年级趣味阅读》补充教材。现将教材内容上传到博客,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由于教材中当时插入的图片没有单独保存,所以现在上传时有图的地方会出现空白,请见谅!
   
阅读资源开发计划表(四年级上册)
   领域
    专题名称
主要内容简述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青少年时坚持不懈学习的经历
 数学故事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大数的认识及计算
   数学名题
   速算与巧算
     速算与巧算
  数学发展
神奇的负数
 负数的由来
 数学实践与应用
 确定位置
   用数对确定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蛮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他儿时也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数学才能。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个中国古代有名的算题——有一样东西,不知是多少。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的数,还余2。问这样东西是多少?——题目出来后,同学们议论开了,谁也说不出得数。老师刚要张口,华罗庚举手说:“我算出来了,是23。”他不但正确地说出了得数,而且算法也很特别。这使老师大为惊诧。
可是,这位聪明的孩子,在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从此失学了。他回到家里,在自家的小杂货店做生意,卖点香烟、针线之类的东西,替父亲挑起了养活全家的担子。然而,华罗庚仍然酷爱数学。不能上学,就自己想办法学。一次,他向一位老师借来了几本数学书,一看,便着了魔。从此,他一边做生意、算帐,一边学数学。有时看书入了神,人家买东西他也忘了招呼。傍晚,店铺关门以后,他更是一心一意地在数学王国里尽情漫游。一年到头,差不多每天都要花十几个小时,钻研那些借来的数学书。有时睡到半夜,想起一道数学难题的解法,他准会翻身起床,点亮小油灯,把解法记下来。
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写过一篇文章《华罗庚传奇》,提到初中一年级的时候,他曾在数学这一科考试不及格。梁羽生后来亲自问华罗庚是不是他曾触犯那位老师,他说:“不是。我小时候很贪玩的,常常逃学去看社戏。试卷又写得潦草,怪不得老师的。”经过这次教训,初中二年级开始,他就知道用功了。
其实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不好,数学有时还考不及格。时在今天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发现华罗庚虽然贪玩,但思维敏捷,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才”是,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像螃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
15岁那年,他的母亲去世,自己也得了伤寒病,这场病很重,在床上一躺就是半年,最后总算捡回了一条命,但左脚却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在贫病交加中,华罗庚仍然把全部心血用在数学研
究上,接连发表了好几篇重要论文,引起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注意。
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管理员。他一面工作一面自学课程,还自修了英文、德文,能用英文写论文。他用两年时间走完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走完的路。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年成为讲师。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在剑桥的两年中,把全部的精力用于研究数学理论中的难题,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家数学界的注意。1938年回国后,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后来一段时间,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下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对垒数素论》。
1949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