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专家培训
科技成果鉴定概况及改革
科技成果鉴定有关规定及操作实务
科技奖励沿革
科技奖励有关规定及操作实务
科技成果鉴定概况及改革
一、我国的科技成果鉴定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我国的科技成果鉴定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从1961年国务院正式颁布《新产品新工艺技术鉴定暂行办法》至今,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
科技成果鉴定作为科技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方式,建立了规范的程序和方法,并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实践证明:科技成果鉴定对于保证科技成果质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成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基本保障之一,是各级科研管理工作中较为规范的一项基础工作。
(一)、科技成果鉴定建立的初衷是辨别科技成果的真伪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科学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国民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对科技成果的真伪缺乏有效的评判标准和方法。当时的国家科委根据社会需要,建立了科技成果鉴定制度。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科技成果鉴定内容不断丰富,影响也日益扩大,成为各级科研管理工作中较为规范的一项基础工作。
(二)、按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模式建立了规范的程序和方法
我国科技成果鉴定是按科技行政管理的方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可概括为一种集中管理、统一程序、同行评议的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属于行政机关行政行为;
(2)组织鉴定的权力较为集中;
(3)有统一的程序;
(4)规定了具体的鉴定形式;
(5)由同行专家进行评价。
(三)、作为科技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经过了多次修改和完善
我国的科技成果鉴定工作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出台了三部科技成果鉴定办法。
第一阶段(1958--1977年)标志性的办法是,1961年4月22日国务院颁布的《新产品新工艺技术鉴定暂行办法》;
第二阶段(1978--1986年)重要文件是,1978年11月制定和发布的《关于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管理办法》;
第三阶段(1987--1994年)标志性的办法是,1987年10月2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
第四阶段(1995年至今)标志性的办法是,1994年10月26日以原国家科委第19号令形式颁布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
(四)、不同时期发挥了相应作用,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科技成果鉴定在审查科技成果质量、辨别科技成果真伪,给科技成果一个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价等方面,发挥了相应的作用,获得了社会的广泛承认和肯定,成为各级科研管理工作中较为规范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96-02年鉴定的科技成果(按课题类别分类)
96-02年鉴定的科技成果(按鉴定水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