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文化的晴雨表
和田,古称于阗,旧称和阗,意为“产玉石的地方”。人们大都知道,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上有一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但很多人并不了解,丝绸之路的前身就是玉石之路。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只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玉石之路却有7000年的历史。
历史证明,我国边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与商贸交流的第一个媒介,既不是丝绸,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玉。和田玉首开我国边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交流的运输通道,在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远远超过丝绸。而丝绸之路是后来丝绸交易商人利用玉石之路这一古老通道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和田玉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开路先锋。
和田玉是“玉中之王”
在众多闪石玉中,和田玉具有独特的材质与工艺特性优势,矿物粒度小,矿物杂质少,韧度大,结构致密度高,是和田玉的材质特性,明显优于其他闪石类玉。较高的透明度,较佳的滋润感,是和田玉独特的特性,明显好于其他闪石类玉。
特别是和田玉中的上品玉――羊脂白玉,主要特点是矿物结构较均匀,其透闪石含量99%以上,几乎是“纯玉”,质地细腻,品质极佳。同时,白玉的硬度要比青白玉或青玉的硬度要大些。因此,羊脂白玉也称为“白玉之冠”、“软玉之王”,是和田老三宝之一。
和田玉卓尔不群的品质与特性,成为琢玉行业的首选用材。在中国玉器宝库中,凡是重要大玉、礼玉、贵玉,几乎都是用和田玉琢制的。一部和田玉史,也是一部中国玉文化史,和田玉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玉文化,成为当之无愧的“玉中之王”。
和田玉是“帝王玉”
中国自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以来的历代帝王、权贵、帝王均爱好玉器,自商代以来的帝王个人所使、宫内礼仪所用以及内府所藏之玉,均以和田玉为主,和田玉成了名副其实的“帝王玉”。和田玉深受历史帝王厚爱,实因和田玉是帝王身份的象征。帝王是真龙天子,自然要用天下奇器珍宝,只有这样才能与其高贵身份相符。所以,帝王服饰用玉,如玉冠、玉带板等,多用和田玉琢磨。帝王御览、御批、御旨使用的玺印,帝王行大礼使用的玉圭、玉磬等,也多用和田玉碾琢,和田玉还是帝王权威的象征。
和田玉是“君子玉”
中国玉象征道德、品格时,必定是和田玉。因为只有和田玉才具备古人推崇的玉“五德”、“十一德”的自然、人文双重品格,其他玉均达不到如此完备的品质要求。
在中国社会,“君子”不是阶级阶层,更多指的是文化阶层,与“小人”相对。从社会地位看,“君子”处于中层,也可进入高层,以“仁”为本,以“礼”为质,重义轻利,坦坦荡荡,心明如镜,光明磊落,从善如流,以德修身,以德立业,受到社会的尊重与尊敬。在古代,君子高尚的道德操守,多以和田玉比之。《礼记?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春秋繁露》说得更直白:“公侯贽用玉,玉润而不污,至清洁也,故君子比之于玉。玉有瑕秽,必见于外,故君子不隐所短。”古之君子把玉当作修身的标准和个人的品德,把它反映美德的镜子,其坚硬象征品格,圆润象征纯洁,瑕疵象征忠诚,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玉已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标准含义的特殊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君子玉”概念的出现,使中国玉走出了权威的神坛,走下了神祗的灵坛,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因素,不仅融入了政治,又融进了礼仪文化,成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