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从课文中多角度挖掘议论文写作素材.doc

格式:doc   大小:15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课文中多角度挖掘议论文写作素材.doc

上传人:yzhlya 2017/12/8 文件大小:1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课文中多角度挖掘议论文写作素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课文中多角度挖掘议论文写作素材-大学语文论文
从课文中多角度挖掘议论文写作素材
鞠圣岳
目前,高中生写议论文的最大问题就是材料缺乏,积淀少,不够典型,不够新颖,作文缺乏论证力量。学生该怎样积累议论文写作素材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在生活和学****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有感而发。“多方面地积累素材”提醒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不必舍近求远,高中语文教材就是一座蕴藏着丰富的议论文写作素材的宝库。那么,我们该从哪些角度深挖课文素材,写出“高考作文评卷细则”里要求的“材料丰富,论据充实,意境深远”的优秀的议论文来呢?
一、从课文作者生平的角度挖掘素材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数是古今中外著名的文学家的经典之作。学****一篇课文,不能仅学****文字、词句和写作技巧,还要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人生故事、人生信念,积累议论文写作素材。如学****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要知道陶渊明有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学****赤壁赋》要知道苏轼经历“乌台诗案”的磨难造就了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和“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独。纵观这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优秀作文不难发现,那些文质兼美、意蕴深刻的文章,其素材有很多就源自我们的课本。
如2012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让未来记住今天》就用陶渊明为写作素材:
陶渊明也许遇到了不顺心的事,五斗米岂能让他移白首之心,在“复得返自然”后,陶渊明走出了他自己时代的足迹,也许是魏晋时代那特有的无拘无束超逸的时风,也许是他本身就想过“有趣”的生活,总之陶渊明让未来记住了他。
又如2013湖南高考满分作文《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使用苏轼为写作素材: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子心中自有虎啸龙吟,如那追逐巅峰的苍鹰,手持刀剑,锋芒逼视,然尽管无畏如他,也依然不忘在征服的途中追忆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也依然拥有享受生活宁静安详的勇气,长叹一声“此心安处是故乡”!
上述两则高考满分作文片段就是运用课文作者生平事迹为写作素材,合理阐发观点的成功典范。由此看来,成功的作文只会偏爱有准备头脑的人。这要求高中生在学****课文时,要博闻强识,善于积累挖掘文章作者的相关素材,并积极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这样才会突破“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藩篱,写出文质兼美的作文来。
二、从课文名言警句角度挖掘素材
课文中的名言警句都言简意赅、优美流畅、意味隽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这些语言可以直接引用在作文中,成为写作的原始素材。在阅读教学中,要引领学生精心品味课文名言警句。这种品味就是要让学生从蕴含,哲理和修辞表达角度来鉴赏、确定写作应用的角度,进而灵活地运用到不同话题作文中。名言警句作为素材具有充分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如2013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闻吾过,心窃喜》一文开头:
三闾大夫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天地万物皆有其不足,人生在世,也难免有过失。就算是圣贤,也会有百密一疏的时候。那么,圣贤和庸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其关键就在于对待过失的态度上:闻过则怒,是为庸人;闻过则喜,是为圣贤。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一句出自鲁人版必修教材自读文本《楚辞·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