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央视《看见》周末版调查性报道解析--以柴静专访周星驰为例.pdf

格式:pdf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央视《看见》周末版调查性报道解析--以柴静专访周星驰为例.pdf

上传人:yzhlya 2015/4/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央视《看见》周末版调查性报道解析--以柴静专访周星驰为例.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77青年记者2013年7月中传媒个案央视《看见》周末版调查性报道解析——以柴静专访周星驰为例●田华真柴静于 2003 年 4 月成为央视《新闻调查》栏目的出镜记者,以做深度调查而出名。2011 年 8 月,柴静成为央视《看见》周末版人物专访主持人。除了节目自身定位外,主持人作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看见》这档节目的风格是否受到主持人柴静记者角色的影响?调查性报道色彩如何在这些方面体现出来?这是本文将探讨的问题。由于本文是以记者柴静主持人物访谈为研究起点的,而柴静是在《新闻调查》担任出镜记者的,所以文中涉及到节目对比的地方都是以《看见》和《新闻调查》进行对比的。本文以《看见》人物专访节目中的一期《旁观者周星驰》作为研究文本,从节目自身的定位与调查性报道的共通之处,以及柴静在节目中的表现,来看《看见》周末版人物专访中的调查性报道色彩。《看见》节目定位与调查性报道的关系《看见》周末版以其平衡的视角、理性的态度、人文的关怀向观众还原一个个公共人物或平民百姓的真实生活。其报道多属于深度报道,它在多元主题下讲述故事,并通过记者的深入调查,在公众面前一点点地将整个事件的原貌还原。与《看见》周末版侧重人物访谈不同,《新闻调查》致力于做真实的调查性报道。但从两档节目的叙事技巧来看,具有一定的共同点。《看见》是用讲故事和调查相杂糅的叙事方法制作节目,《新闻调查》则是通过播放调查片段和记者讲故事的方法来制作节目,两者的叙事技巧极为相似,并都突出了调查的重要性。《旁观者周星驰》这期节目由主持人客观讲述、主持人采访周星驰、从影经历讲述等部分组成,除了从相关事件中对周星驰进行认识和了解外,还从电影材料中发现问题,再通过采访进一步认识访谈对象,并以主持人客观讲述的形式,来讲述一个关于周星驰的故事。在访谈过程中运用各种方式共同塑造了一个完整的人物故事,这样的叙事过程就像一个人物报道,这和调查性报道有不谋而合的地方。《看见》的人物采访特色1. 以调查为主,层层揭露真相做《新闻调查》的出镜记者后,柴静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到当出镜记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柴静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终于站在地上,接到了地气。我要找到一句话背后的千百种的成因、千变万化的事实,再不只要别人用一句话告诉我原因是什么、事实是什么。”①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柴静作为一名出镜记者对新闻真实的追求。而如今作为人物专访主持人的她,在采访人物中能否延续这种特质?《旁观者周星驰》这期节目从广东省政协委员、天才/ 暴君、认真、爱钱、江郎才尽、女性形象、恋情等关键词入手,对各个关键词进行深入采访,一点点地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个性的周星驰。柴静把周星驰这一公众人物作为一个充满问号的事件,通过挖掘和事件相关的种种联系来层层拉直这个问号,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是对事件展开的一个调查,这是她访谈的一大特色。2. 多源印证,揭露事件真实调查性报道的采访调查,目的是要查出有关问题的事实证据,为了防止片面与孤证,还要特别注意一些重要问题的事实要有多源印证,即有两个以上的人或证据证明发生某件事或某个问题。②在这期节目中,记者为了解访谈对象的个性特征等情况,进行了对相关人员的采访调查以及对电影资料的回顾。比如在问及周星驰认真的态度时,除了柴静对其本人的采访外,还引用了资料表现周星驰在电影拍摄中事无巨细的态度,并借助他的助理形容他“连一根牙签掉到地上也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