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5
文档名称:

中国数术预测学讲义.doc

格式:doc   大小:929KB   页数:17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中国数术预测学讲义.doc

上传人:liwenfei1314 2017/12/17 文件大小:9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数术预测学讲义.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易友寄语
“易经”是深藏天、地、人玄机的哲学著作。它博大精深,森罗万象。天道、人道、文道的思想精华,深深的植于世界东方的沃土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易经已在全世界大放光彩。
读易经,学而时****之,能使人高瞻远瞩,使人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雅致。
读易经,可使人心旷神怡,思想丰富,把握华夏精神文明的精髓。
读易经,可使人学会明事理,开拓思维,发展科学、应用科学成果造福人类。
读易经,可使人善恶明辨,规范言行,积善积德,不做有悖于人、有悖于天、有悖于地的蠢事。
先祖伏羲划八卦,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包涵宇宙万物,是最早的数码科学。
北宋邵雍先师,发明梅花易数,划二进制,方圆图,著《皇极经书》,他的发明,使易经成为数的海洋,为当今人类进入数码信息时代是当之无愧的先驱。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本、韩国、港台、新加坡等地域的易学家,都在探索能否用数码代替“周易”来为当今服务。但真正的数理根源在中国大陆。
张瑞先生,自幼爱好易学,爱好祖国传统文化,真正做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遍访名师,遍拜名师,由高徒到高师,从易经八卦、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书等经典著作中,吸取玄机真谛,又得民间高人指点,总结出简单、易学、易记、易用的13个数,以13个数的神机变化,能测宇宙间万事、万人、万物。使预测学也和当今社会一样,同步进入数码时代。
我奉劝广大易友,不要再啃老骨头,要放开眼光看新世界,抓住时代的命脉,用:“中国数术”来推动“易”的新潮,把庸俗、腐朽的东西束之高阁。以崭新的姿态、以分秒必争的精神,来学好、用好“中国数术”,使“易经”科学放出时代光芒,让这颗明珠璀璨永远,老幼皆知,家喻户晓,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吧!
有远见卓识的易友,团结起来,与时俱进,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
雲濛耋翁于凤泉山庄 2008年元旦

数术开运、特医简介

中国数术已有近万年之久,从最早的洪荒世界,先人们就在用数字来计算事物的发展趋势,后来延伸为结绳记事,进而有华夏民族的文明开端。在此之间,还有一位不为人知的数术家玄女氏又称为女娲娘娘(九天玄女),据考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人,或三皇前期的伟大女性,玄女氏从所生孩子的数字记录,来对应人事,继之而起的中国数术的开端。
神农氏尝百草而有医药的开端;遂人氏钻木取火而有弹药的启始;伏羲氏画卦而记录天地万物,启蒙人生;有数而成易,演义出天之日月变更,地之八方九位,人之长幼之序。
是为上古时期的三皇。
轩辕黄帝时五行金、木、水、火、土最为盛行的时期,当时所用之数字为一六水,二七火,三八木,四九金,五十土,形成了后来的十天干(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10),后世姓名学所用的数字从此而始,其中用于医学的黄帝内经,指导人们生产、养生、战争、治国等,其兄长炎帝中年早逝,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的贡献,后世华人皆为炎黄子孙;黄帝后的颛顼时期,有共工氏父子,继神农后又一个对农业发展有贡献的人,制定了华夏大地的九州风土人情(死后被尊称为土地神),形成了后世的九宫地理图;帝喾、尧、舜时期的数字与天文、地理、人生和宇宙天体相联系,主张天人合一,根据每年一周天,有十二个月圆来对应人间的十二个数字,分别用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
夏朝代的兴起,易定名为“连山”。从天书的易,着重于地理结合,用以指导部落的政治、军事、农业生产等。继之而起的夏朝历法(我们称之为夏历,根据人生于寅,定位于正月建寅以成历法);商朝代的兴起,易更名为“归藏”。结合前人的经验,认为国力要强大,必有积蓄,用以指导部落的政治、军事、农业生产等。继之而起的商历(后人称之为阴历,根据地辟于丑,定位于正月建丑以成历法);周朝代的兴起,易定名为“周易”(意为周朝的易,周流全身的变化,当然也可理解为万事万物的周流变化)。周公兴礼乐,修祭祀,天地结合,为君者体谅民情,以周易指导君王、诸候和社会发展等。继之而起的周历(后人称之为周朝历法,根据天开于子,定位于正月建子)。
以上可见由中国数术发展为历法的天地人一体的指导思想,历法在我国成于三代时期,先民们用智慧谱写着历法,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后被用于政治、军事、修身、治家、丹经、医相、龟卜、地理等。
西周未年,诸候割据,春秋战国与七雄五霸,并归于秦,始皇赢政,焚书坑儒,先前的书籍、学说被焚烧贻尽,唯独易经幸免。所用历法也沿用了夏历,二世灭亡,并归于汉,承袭了秦之夏历,以后数代都在沿用夏历而没有更变,直到今天农村通用的乃是夏历,并纪念商历的贡献又称为阴历。
随着中西文化的通融,西方国家的历法,被世界上众多的国家采用,我国也采用了公元纪年法的公历,我国普称为阳(洋)历,用以区别中国的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