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应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分为甲、乙、丙、丁、戊类。()
厂房(仓库)的耐火等级可分为一、二、三、四级。()
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仓库)的上人平屋面,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 和 。()
生产类别乙级、耐火等级二级的单层厂房,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 4000 ㎡。()
在丙类厂房内设置的办公室、休息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不低于 的楼板与厂房隔开,并应至少设置 1 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厂房内设置丙类仓库时,必须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 的楼板与厂房隔开,设置丁、戊类仓库时,必须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不低于 的楼板与厂房隔开。()
变配电所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或贴临建造,且不应设置在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的危险区域内。()
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50m ,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30m 。()
甲类厂房与厂外铁路线中心线的防火间距为 30m ,与厂内铁路线中心线的防火间距为 20m ,与厂外道路路边的防火间距为 15m 。()
仓库区围墙与库区内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 ,且围墙两侧的建筑物之间还应满足相应的防火间距要求。()
厂房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或每层楼层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
生产类别甲类、耐火等级二级的多层厂房内任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为 25m 。()
三层厂房疏散楼梯、走道和门的净宽度按 m/百人计算确定。但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 ,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 ,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 。()
液氧储罐周围 范围内不应有可燃物和设置沥青路面。()
数个储罐的总容积大于 3000m3 时,应分组布置,组内储罐宜采用单排布置。组与组相邻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分为一、二、三、四级。()
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当房间隔墙采用难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应提高 。()
耐火等级为三级的某四层民用建筑,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 1200㎡。()
民用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
剧院、电影院和礼堂的观众厅,,其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 2 个。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 250 人;当容纳人数超过 2000 人时,其超过 2000 人的部分,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 400 人。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