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海宁产业集群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开题报告].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海宁产业集群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问道九霄 2012/3/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海宁产业集群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开题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海宁产业集群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
选题的背景、意义
嘉兴经济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享誉全国的“零资源经济现象”。即:不产羊毛,却拥有年交易额达70亿、销售额占全国40%的全国最大的羊毛衫专业市场;不产皮革,却拥有交易额达100亿、销售额占全国60%的全国最大的皮革城;没有木材,却拥有全国最大的胶合板市场。究其原因,就是培育和壮大了产业集群,如海宁的皮革产业集群在去年年产值达15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在产业集群的培育中,嘉兴经历了从“一乡一品、一县一业”自发性发展到以行政推动的自主性发展,再到由市场为导向的自为性发展三个阶段,产业链不断延伸,配套产业不断发展,从而形成了规模效益,产业集群成为该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
产业集群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集群的结构效应和其本身特点所产生的竞争优势,是不集聚企业无法比拟的。产业集群也成为越来越多图家和地区用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战略。由于产业集群现象的大量出现以及成功的发展实践,从而成为许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然而,虽然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产业集群理论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但我们对产业集群的认识仍停留在较浅显的层次。因此,研究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集群是如何相互发挥作用的以及主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比较紧迫的课题。
目前,在理论上对产业集群化、城市经济发展分别研究较多,而对两者的关联性研究相对滞后,在实践上对两者的互动性重视不够,导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资源整合不力、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因此,从新的视角审视产业集群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探索两者互动发展的新路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产业集群相关研究动态

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马歇尔关于外部经济理论的研究。而后,1909年的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1934的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以及1991年克鲁格曼的规模收益递增理论,20世纪中后期波特的新竞争理论等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特征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探讨与研究。随着人们对产业集群的认识不断深入,产业集群理论也不断趋于完善。(1)外部经济理论是马歇尔(1909)从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来的,他解释了基于外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中的现象。他发现了外部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密切关系,认为产业集群是外部导致的。马歇尔认为,外部经济包括三种类型: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2)韦伯的区位集聚论(1929)是韦伯在其区位理论中探讨了促使工业在一定地区集聚的原因,首次建立了有关集聚的一套规则和概念。韦伯认为,影响工业地方性积累和分布的因素除了运输成本和劳动力外,还有集聚要素和分散要素,分散要素是集聚要素的相反倾向而已。所谓集聚要素是使某一点集中产生优势,或成本降低的集聚,而分散要素是使生产分散化产生优势的要素。并将之归结为包括交通条件和资源指向的特殊原因和因共享辅助性服务和公共设施所带来的成本节约等一般原因,还指出了一般原因对于工业集聚比特殊原因起更加重要的作用。韦伯的产业集聚理论有一定的创新性。马歇尔是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通过研究工业组织这种生产要素,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