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哲学与人生》培训心得体会
8月28日,市教科院组织了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任课教师的岗前培训。时值我校开学之际,学校各项工作正繁忙开展。但我认为这样一个培训还是非常有意义的,于是以一位《哲学与人生》任课教师的身份欣然前往。哲学是一门爱智慧的学问,是能够指导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艺术。作为哲学专业出身的我,深刻感受到了哲学对个人生活、工作的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将《哲学与人生》作为中职生的必修课程,也凸显了哲学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由此,作为教师,怎样将这一门有用的课程教好,让学生学好就显得异常关键了。但是,正如汪教授的讲座所提到的,面对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长期以来,却存在: 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不强,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一些学校不重视、老师没热情、学生没兴趣。等让人遗憾的现象。作为在一线教学的老师,我对这一现象是有切身体会同时也深感困惑的。结合汪教授深入细致的课程分析和李老师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展示,我谈谈今后如何更好地上这门课程的感想:
一、认识课程意义,任课教师重视课程是前提。作为课程的教学者,任课教师对课程是否重视以及重视的程度大小,直接决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如前所述,《哲学与人生》这一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用汪教授对于中职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哲学与人生》? 这一问题的回答来说,就是: 哲学是照亮人生道路的灯塔,学生有许多人生的困惑,需要得到哲学思想的引领。哲学是点
燃人生智慧的火炬,学生有必要掌握初步的哲学思维方法。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学习《哲学与人生》。因此,作为教师,应从对学生成才发展的终极意义来看待这门课程,而非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完成学校指派的工作,教完就算。如果教师能从对学生成才发展的终极意义看待该课程,教师就会有上好这一门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会投入足够的热情和充分的精力进行该课程教学的各项工作,当学生对这门课没有兴趣时,教师也不会感到气馁,进而轻易放弃。因此,作为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在即将踏上讲台时,应充分认识到该课程对学生的意义,这是上好这一门课的前提。
二、分析授课对象,提高教学吸引力是关键。《哲学与人生》这一课程的授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