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的教学反思
杨家小学杨增有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学习圆的周长并非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数学学习过程的实质上是学生主体富有思考性的探索过程。
本节课探究“圆的周长”,我让学生通过摸学具圆的边缘,观察圆周长的演示,小组内自由表达圆的周长,从而准确理解圆周长意义;课堂上,我从问题入手“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呢?”“究竟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请你大胆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究竟圆周长与直径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要求圆周长,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请举例证明你的想法。”
“圆周长公式”的建构,先让学生观察课件,猜测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再组织学生分组借助(缠绕法或滚动法)测量学具圆或圆形物品的周长,计算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记录填表,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合作交流,推导、论证,总结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课堂检测中还发现个别同学对圆周率理解不清,如判断正误中∏=
3.14()有人认为是对的。我让同学再阅读课本,大家才慌然大悟原来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在
3.1415926---
3.1415927之间。圆周率略大于
3.1
4,计算时我们通常取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