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形势与政策论文
——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演变)与中国的对策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人民币“被升值”,影响中国对欧洲国家出口。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对中国的外需和宏观经济政策退出影响较大。尽管希猎、西班牙等“欧洲五猪”在欧洲的经济影响力不大,但目前来看,这场危机已经影响了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恢复步伐二欧盟各国不仅提出了巨顶的援助计划,还勒紧腰带准备缩减本国的财政赤字。欧债危机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欧洲国家经济恢复增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外需短期内继续承压。由于主权债务风险仍然存在蔓延的可能性,笔者认为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的退出也将面临挑战。中国需要全球性的战略均衡,应对欧债危机必须要有清晰系统的战略思维。中国绝对不能继续被美国及其体制内代理人牵着鼻子走了。欧债危机,是中国难得的一次历史性机遇,不要浪费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一、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一)最初的制度设计缺陷 
希腊经济具有自己的特点,旅游业发达,实行高福利社会政策,由于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举债度日成为常态。在加入欧元区以前,希腊拥有货币发行的自主权,国家有两种策略可用于应对政府债券可能的偿付隐患:一种是通过增发不同期限的政府债券来间接实现展期,用跨期手段为解决危机赢得更多时间;另一种是运用货币政策手段增发货币,通过货币贬值来减轻债务压力。从本质上来说,欧元区的建立由于剥夺了成员国独立解决风险的可能,实际上是把一种局部的经济风险放大为整体性的风险。 
(二)高福利导致的苦果 
据悉,欧洲国家的福利体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旨在平息民众的不满,实现欧洲各国的共同繁荣。在危机爆发之前,由于慷慨的福利体制和丰厚的退休金,希腊人的平均退休年龄是53岁,在发达国家中可谓首屈一指;每年还有多达6个星期的休假。最终希腊人仅靠自己的钱已经无法维系其舒适的生活,于是就开始借钱,不断地借钱。经济增长速度跟不上负债,进而危机逐渐积累,逐步扩大。其他一些西班牙、爱尔兰等欧元区的高福利水平国家,与希腊情况类似。当政府宣布一系列削减民众福利的措施后,各国民众的大规模抗议和不满恰好说明此前的福利水平已经远超该国实际承受能力。 
(三)欧元借债的便利性 
欧元从诞生之日到次贷危机发生前夕累计升值80%之多,导致欧债广泛受到投资者的欢迎,相应地,举债成本也就变得十分低廉。在此基础上,分析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诸国积累了大量的政府债务。高盛就曾帮助希腊政府粉饰财政状况以便其能够大量举债。 
(四)欧元区宏观政策的不协调 
欧元区只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而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分析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这就使其制度架构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某些成员国无法根据本国特有情况在适当时间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同时,欧洲《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关于财政赤字不得超过该国GDP的3%,
公共债务不得超过GDP的60%的规定基本形同虚设,分析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没有得到欧元区国家的遵守和执行。 
二、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欧美经济的减速或衰退对中国的影响主要通过贸易、大宗商品价格和投资信心三个渠道。根据德意志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研究,欧美经济增长每下跌1%,中国出口增长就要下跌6%;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会直接冲击中国能源和原材料企业的利润、生产和投资,而全球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