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鱼腥草综述
生物科学0911 韩成 0920202119
摘要:本文为鱼腥草的综述,讲解了鱼腥草的特征、食用以及药用。
关键词:鱼腥草、食用、药用
蕺菜又名侧耳根、臭草、鱼鳞草、狗贴耳等,有一种特殊的腥味,也叫鱼腥草。其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Houuuynia cordate Thunb) 的全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均可食用,具有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鱼腥草性寒,味辛苦,有抗菌抗病毒、清热解毒,用于辅助治疗肺脓疡、感胃咳嗽、肺炎、百日咳、慢性支管炎、尿血、冠心病心绞痛等症。为临床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中药。其与芦根、桔梗、瓜蒌等同用于肺脓疡, 痰热喘咳; 与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同用于热毒疮疡, 亦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 若皮肤瘙痒, 蚊虫叮咬, 疔疖红肿痒痛, 亦可单用本品制成搽剂, 外涂患处; 用于膀胱湿热, 小便淋漓涩痛时, 常与车前子、白茅根、海金砂等同用; 用于大肠湿热、泄泻痢疾时, 多与黄连、黄柏、白头翁等配用, 也可与山楂炭配伍, 治疗细菌性痢疾; 单用鱼腥草, 不仅治疗热淋, 尚可治疗白浊及白带。1921 年国外报道过鱼腥草含有癸醛(Cap ril aldehyde) 、月桂醛( L auric aldehyde) 及甲壬酮(Methy L 2n2nony L ketone) 等成分。1952 年用水蒸汽蒸馏法自鱼腥草中提取的精油里发现一种抗菌物质, 即为癸酰乙醛[Decanoy aceta L dehyde,CH3(CH2) 8COH2CHO] 。现在研究表明, 鱼腥草全草含挥发油49% , 油中含抗菌成分鱼腥草素癸酰乙醛( SodiumHout trufonate) 、甲基正壬基酮、月桂烯、月桂醛、癸醛、癸酸。另外, 尚含氯化钾、硫酸钾、蕺菜碱, 花穗、果穗含异槲皮苷, 叶含槲皮苷和无机成分( 即氯化钾、苷酸钾) 。也有报道花、叶、果中的黄酮类相同, 都含槲皮素、槲皮苷、异槲皮苷、瑞诺苷、金丝桃苷。
一、鱼腥草的特征
鱼腥草属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 目前只发现普通鱼腥草1个种和白鱼腥草一个变种。普通鱼腥草为多年生草本,鱼腥味浓,植株高10~40 cm。茎上部直立,下部匍匐地面,高一般为15—60 厘米,秃净有时带紫色,有腥气味,茎具有明显的节,下部伏地,节上生须根,通常无毛。地下根茎细长,匍匐蔓延繁殖,白色、圆形,— 厘米,—。每节除着生根外还能萌发芽,每个芽均可发芽成新的的植株。单叶互生, 心脏形、卵形,— 厘米,宽4—6 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叶面平展、光滑、深绿色,叶背紫红色或紫绿色,叶脉5—8 条,呈放射状,略有柔毛。穗状花序着生于茎顶端,与叶对生,— 厘米,—3 厘米,总茎片4 枚,白色或淡绿色,花瓣状。花小而密,两性,淡绿色,无花被,雄蕊3 枚,长于子房,雌蕊含三个心皮。蒴果卵圆形,有条纹顶端开裂,花期6—8 月,果期9—10月。白鱼腥草别名白侧耳根,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与普通鱼腥草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鱼腥草味较淡,叶片淡绿色,植株稍矮,茎稍细,多分布于田埂沟渠旁。
二、鱼腥草的食用
鱼腥草其嫩根、嫩茎叶还是一种营养丰富、强身健体、风味俱佳的特种保健蔬菜,吃起来具有鲜香清脆、开胃爽口的特点。
这里举例下香辣凉拌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