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学生“航天精神”调研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大学生为例
北京市科技大学党校九期二班二组: 吴军豪刘文豪邵煜程党世英李冰王丹张彤卢媛
指导人:侯海娟
[摘要] 针对人们的精神领域受到经济利益的极大冲击,在某些人心中滋生的“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的思想,本文从论述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入手,阐明了中国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具体解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指出弘扬和培育载人航天精神的社会意义,并提出弘扬和培育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的途径和方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关键词] 载人航天;精神;弘扬;培育
[正文]古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今有中国多人多天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业绩,人们的愿望一个个地实现,一部奋斗史,一段奉献情,震撼了干百万中国人的心,载人航天精神更是激发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西方的意识形态不断地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发生碰撞和冲突,精神领域更是受到经济效益的极大冲击在某些人心中滋生了“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老一辈无产阶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开始淡化,特别是在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中国载人航天精神虽然比较集中于航天科技领域,然而它却对我国其他各领域的建设都具有指导意义,这种精神是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学习和发扬的。“思想宣传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所以,取得革命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须一如既往地坚持灌输原理,用载人航天精神教育民众,抵制和克服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
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
在2005年11月2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说,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3年来,广大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载人航天精神是我国航天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巨大动力,也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宝贵的精神财富。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赢得了亿万人民的共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航天英雄在与港澳同胞的对话中,被问到家与国如何取舍时,他们表示:“国在前,家在后,有国才有家,当国家需要时,自当报效祖国。”这种坚忍不拔的航天精神和感人
的国家情怀,与中国人民心有灵犀,彼此相通。
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五十多个民族构成的伟大民族,不断地发展壮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促进和支撑这个伟大民族克服万难,饱经沧桑而又永葆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是什么呢?那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支撑,一种代代相传的信仰,一种刻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无法复制和简单模仿的巨大精神力量。它在实践中体现为大多数民族成员认同的心理素质、思想感情、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是极具亲和力和融合力的中华民族精神。概括来讲,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