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为什么需要新工匠精神.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为什么需要新工匠精神.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12/19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为什么需要新工匠精神.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为什么需要新工匠精神
当神州大地吹响起“工匠精神”号角时,
凡谈及工匠精神,
言必说德国和日本,
包括瑞士的钟表,
惊羡他们精湛的产品和技艺,
崇尚他们“执着、
专注、
追求极致”的工匠文化。
然而,
来自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却有着不同的声音。
美国人认为,
工匠是一群不拘一格,
依靠纯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劲头,
做出了改变世界的发明创新的人。
像本杰明•富兰克林、
托马斯•爱迪生、
怀特兄弟、
迪恩•卡门就是杰出的工匠代表。
在他们的资料文献中,
富兰克林被认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工匠,
他诸多发明的事例写入我们的教科书。
同样的称号也可以用在乔治•华盛顿身上,
他既是一位好总统,
也是一位卓越的工匠。
他们共同特征是博学,
充满好奇心,
根据个人的兴趣来重建世界。
作家、
教育家保罗•利兰•霍沃思说
“华盛顿永远在留意更好的方法,
为了发现最好的肥料、
最好的避免作物病虫害的方式、
最好的培育方法,
他愿意倾其所有。
他曾说过,
他不愿意沿着父辈们走出的道路前行”。
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家巴卡拉克对工匠的评述为
“漫无目的的疯子,
最后却影响着世人”。
显然,
1
美国文化中的工匠精神与其它国家的理解有较大不同。
查阅很多相关资料文献,
进行大量的研究与调查,
发现美国的工匠精神有三个基本内涵:
1、用我们周围已经存在的事物制造出某种全新的东西;
2、工匠们的创造行为在最初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就算有也和当时确定好的目的有很大不同,是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情和对它的迷恋。
3、它是一种“破坏性行为”,工匠们背对历史开始了一段充满发明创造与光明的全新旅程。
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发明家迪恩•卡门曾说:
工匠的本质
——收集改装可利用的技术来解决问题或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创造财富,
不仅仅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
更是让这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
简单来说,
任何人只要有好点子且有时间去努力实现,
就可以被称为工匠。
他们更注重创造,
执着于新生事物,
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价值。
遵循的往往是基本原则,
而非秘籍。
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曾说,
所谓的增长是价值的增长,
不是人口数量,
也不是东西数量的增长。
这与硅谷创投教父、
PayPal创始人彼得•蒂尔所著的畅销书
《从0到1》
同出一辙——不是从1到N,而是从0到1。
彼得•蒂尔认为,商业世界的每一刻都不会重演。下一个比尔•盖茨不会再开发操作系统,下一个拉里•佩奇或是谢尔盖•布林不会再研发搜索引擎,下一个马克•扎克伯格也不会去创建社交网络。
如果你照搬这些人的做法,你就不是在向他们学****br/>做大家都知道如何去做的事,只会使世界发生从1 到n 的改变,增添许多类似的东西。但是每次我们创造新事物的时候,会使世界发生从0 到1 的改变。当然,照搬他人的模式要比创造新东西容易。
他们注重在事物的碰撞中找到灵感。美国人崇尚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喜欢乔布斯和巴菲特。例如,企业招聘者喜欢寻找那些T字形人才:一竖代表某个领域有深入的研究,一横表示能够与来自其它领域的专家合作——他们能够很好地了解自己专业领域外的东西。
他们认为,真正的工匠只会被事物本身的趣味激发,并不受奖励的驱使。一些工匠露出“纯粹的野心家”的本性,而一些工匠则非常低调,甚至在艰苦的环境中进行工作。表层工匠们通常大肆宣扬他们的方法、工作过程,以及他们创造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产品,而深层工匠们不在乎传播媒介,更专注于通过思想创新改变我们对于事物的思考方式。
工匠文化表现出创造的一面,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土壤里已经有了对创新者崇拜。西方宗教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创造人是神圣的,因而那些能够创造新鲜事物的人,也像上帝一样神圣。也因此产生了一群创客,直到现在所倡导的工匠文化。
2
美国的“创客”创造影响世界的产品,包括好莱坞大片所塑造的英雄们,往往能力挽狂澜,这些史诗般的场景最大化地激发了美国人们的英雄情结,也极大地吸引了美国人们的创造兴趣与热情
——这都是培育工匠文化的“肥沃土壤”。
而我们从国家层面在全力倡导工匠精神,落实到基层困难层层,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比较缺乏工匠文化的土壤,人们追求利益之心远胜过做出令人都感动的产品,或者说我们需要有新的精神力量去支持与推动,比如“新国货”运动,从民族情怀上激发国人的工匠意识。这是不够的,很容易变成企业营销上的一张“概念牌”。
美国开放、自由的文化,特别是崇尚精英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这种精神信仰很好地支持“创客”般的工匠精神;日本的“家文化”、“终身雇佣制”、“有序竞争”等为技艺传承、专精小众产品的工匠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养分”。而在我国很多人的眼里,工匠是“苦行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