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2007—2020)
 
第一章规划总纲
 
一、规划目的
通过本规划的编制,充分发挥所前镇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步伐,使所前的乡村旅游融入萧山旅游业,成为杭州萧山乡村旅游的典范,打造大杭州周边重要的乡村旅游地,长三角地区知名的乡村旅游地之一。
二、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所前镇行政区域所辖范围,。
三、规划性质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本规划属于地方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范畴。
四、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7—2020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发展阶段。
近期:2007—2010年,为重点突破期;
中期:2011—2015年,为全面提升期;
远期:2016—2020年,为持续(成熟)发展期。
五、规划理念与规划原则
本规划的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所前镇的乡村旅游为出发点,运用了营销型的规划理念、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规划理念、产品——形象双重驱动理念、系统规划与系统动力学的旅游发展理念、信息技术导向的旅游规划理念作为主要指导思想。规划的编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持续发展原则
以效益为中心,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重视乡村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配置,重视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环境的保护,致力于创造乡村旅游和区域经济共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2、市场导向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创新为动力的原则。针对目标市场需求,把握乡村旅游发展趋势,旅游供给适度超前,并在规划中注重旅游形象和旅游体制的创新。
3、新农村建设结合原则
坚持将乡村旅游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优化所前旅游发展的整体环境,完善旅游功能,提升旅游品质和综合竞争力,通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所前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做出贡献。
4、产业依托原则
所前镇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依托当地高效农业良好的发展基础,打好生态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牌,使乡村旅游同农业的发展相得益彰,延长产业链,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
5、因地制宜原则
规划既要根据所前镇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在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项目开发与用地布局等方面做出严格的规定,又要考虑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及未来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在规划中充分留有弹性,以增强规划的适应性。
 
第二章背景概括与环境扫描
 
一、背景概括
所前镇位于萧山区中部,东与绍兴县接壤,南与进化镇交界,西与临浦镇和蜀山街道为邻,北与新塘街道毗连,镇政府驻地缪家村,,距萧山国际机场15公里。镇境内河港纵横,西小江由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南门江自南向北流经镇西,单家河横贯镇境东西,其他尚有十多条河流及大小十多个湖泊与西小江相连。03省道、03省道东复线、杭州绕城高速南线东西向横贯镇区;杭金衢高速公路和浙赣铁路南北向穿境而过,区级来娘公路又与全镇各村相通,公交7路、30路车与城区相接,水陆空交通十分便捷。,至2006年底,共有常住户10866户,总人口37088人。
(一)自然环境
镇东南为低山丘陵地带,沿山18村素有“茶果之乡”之美誉,盛产杨梅等各种水果和茶叶,“杜家牌”杨梅和“十八村龙井”是所前的特色农产品。镇区中部和北部均为水网平原地带,盛产水稻和各种蔬菜,为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镇域处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缘,年平均气温为17℃,℃,极端最低气温为-15℃。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为1700小时左右。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
(二)人文条件
所前镇地处杭州城郊,因明朝时西小江边建有18间盐监所而得名,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全镇辖19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
所前区位优势明显,境内交通便利。杭金衢高速公路、03省道及其东复线、杭州绕城高速南线、浙赣铁路杭甬运河等穿境而过,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近在咫尺,年吞吐量达150万吨左右,具有500吨泊位的萧山码头即将建成。所前镇不仅拥有畅通便捷的水陆空交通网络,也为广大投资创业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硬件环境。
所前历史悠久,境内丘陵逶迤,山环抱碧,林葱水秀,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风水宝地,名人史迹颇多。有民族英雄葛云飞墓、青年运动纪念馆等省市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良渚文化遗产等一大批古迹,故又有“文物之镇”的美誉。
(三)社会经济
,%。财政收入达到8000万元,比2002年增长77%,年均增长19%。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079元,比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