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流动性覆盖率指标简介
一、背景
始于2007年中期的全球金融危机为重新审视以金融自由为核心的金融监管框架提供了一个契机。商业银行是否应该为过度的金融创新买单呢?G20领导人对此展开了激烈讨论,最终在2008年华盛顿峰会上就金融市场改革的基本原则达成一致:加强透明度和问责,强化监管,提高金融市场完整度,加强国际合作以及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随即开展综合改革的研究工作,2010年12月发布了Basel III协议文本,详细描述了对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的全球性监管标准,并在G20领导人首尔峰会上得到批准。其中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变化便是强调商业银行对短期流动性危机的抵御能力,引入了流动性覆盖率,以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下的生存能力。
二、流动性覆盖率
设置流动性覆盖率指标的目的是确保银行有足够的、无障碍变现的高质量流动性资产(HQLA)储备,包括现金及无减值或减值很小的资产,满足未来30日的流动性需求。
流动性覆盖率包括两部分:;。可表示为:
流动性指标覆盖率=HQLA储备÷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100%。
虽然说“短存长贷”是银行获得利差的惯用手段,但监管层仍然希望
商业银行能认识到未来30天潜在的期限错配风险,并确保在此期间内有充足的HQLA满足现金流缺口。
三、HQLA储备
根据巴III标准,商业银行必须持有无障碍变现的优质流动性资产用以覆盖在特定的流动性压力情景下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在流动性压力下,HQLA应该在市场上仍具有流动性,并且大部分资产在进行市场操作时符合央行管理要求,但是HQLA中的某些类型的资产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估值折扣。
HQLA由一级、二级资产组成。一级资产通常包括现金、央行准备金、一定的有国家或央行背景的市场化证券。这些资产的特征是拥有最高等级的质量和流动性,并且中央银行对持有量没有限制。二级资产包括2A和2B级资产。2A级资产主要指政府证券,包括债券、公司证券等。2B级资产包括低利率公司债券、满足一定条件的住房抵押支持证券和股权。二级资产占银行HQLA储备的总比重不高于40%,2B级资产占比不高于15%。
HQLA储备的最低值应能保证银行在30日的压力情景下生存下来。通常认为,在此期间内中央银行和监管部门将会采取合适的,正确的行动解决问题,或者该银行已经被有序的分解,从而不再对未来银行体系的经营产生负面影响。退一步讲,该指标至少给中央银行采取措施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四、资金净流出量
资金净流出量是指在特定的压力情景下,未来30日预期总资金流出量减去预期总资金流入量。预期总资金流出量
包括:各类负债和表外承诺未清余额乘以预期支取或兑现的比率。预期总资金流入量包括:各类合同应收账款的未清余额乘以预期流入的比率。同时,总资金流入量应满足不高于预期资金流出累积量75%的要求,以确保任何时间商业银行都能至少持有最低水平的HQLA。
五、对流动性覆盖率的两点认识
(一)欧美央行与巴委会博弈的结果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在最初设定流动性覆盖率指标时,对HQLA、资金流失率及商业银行达标时间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但出于各自利益,欧美等地成员国对委员会进行了游说,要求放宽要求。最终巴委会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