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5
文档名称:

【文学历史类】常荫楼书话.pdf

格式:pdf   页数:19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文学历史类】常荫楼书话.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8/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学历史类】常荫楼书话.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代序
书话“出格”断想
高信

新文学书话的写作,有没有格式?似乎是有的。近见杜渐《书痴书话》
的作者介绍中有“书痴杜渐,好写书话,其文往往不按一般书评书介章法,
但多有感而发之语”。这里说的“不按一般书评书介章法”来写,岂非“出
格”?再翻到前边黄继持先生的序言《书痴之“小花”》来看,又有:“因
此杜渐兄的书话便不免出格了。轶出书话的格套还不打紧,打紧的是他议论
中不时触及当前‘敏感’的话题。所谓‘敏感’无非国家社会的实情实理,
为感时忧国的读书人善能体察,却为秉权执柄的当道者间或喑然的。读书人
不能安于缄默,古时有‘谏’,今日有‘鸣’。‘鸣’其实比‘谏’进展不
了多少,意见都要等待当道者俯纳,‘主体’不在己方,因而往往给自己添
上或小或大的麻烦。此不谓之‘痴’不可了。”
杜渐书话,确乎如此:谈《郑板桥书法集》和《碎玉集——郑板桥的书
法》,谈着谈着就出了“格”,顺带提到北京一位某先生到香港,两元一个
芒果,偏不想自掏腰包去买,而偏令旅馆侍者代买。结账时每个芒果元,
每天仅芒果一项就花费上百元,自然有公家报账。芒果谈完又谈汽车,仍是
那位某先生,一次参加宴会,来接某先生的是辆“丰田”,某先生大不悦,
拒不上车,理由是“我的级别是坐平治,怎么叫我坐丰田?”主人自觉不解
此中底蕴,只好截一辆“平治”以与某先生的级别接轨。杜渐言犹未尽,又
联系到一代“学术大家朱光潜先生病危时,竟然找不到车子送他到医院;作
家罗灏白,脑溢血突发,单位也没有车子送他,朋友从别的单位找来一辆,
及至把人送到半路,已提前撒手”。而且“听说罗灏白生前曾跌断过腿,要
求派车子送医院治疗,车是派了,当官的有批条曰:‘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云云。这几件新事,与郑板桥有何相干?相干的。杜渐于是就引出来知识分
子从政事,引出来“难道当官是知识分子的唯一出路吗?”引出来郑板桥的
自订润例“总比那些花治’不坐的‘州
县吏’,高尚得多了”。杜渐也写过一篇《真理终于说话了》,是谈故友包
子衍兄所编《回忆雪峰》的。他写几十年来雪峰在他心目中的至高无上的位
置,写雪峰几十年来受到的压制和迫害,也写了年雪峰追悼会之前的先
是有人阻挠,后是有人反对经中央审定的悼词,再后是有人还想赶在追悼会
前发表文章“批判”。这些往事,我也曾经耳闻,也在文字中对雪峰表示过
一个晚辈的至诚至敬,然而我们没有像杜渐这样,在这一篇刑天舞干戚式的
短文中一语刺中那个仍然徘徊在于中国文坛的幽灵:封建主义和宗派主义。
《书痴书话》中,如此篇章,所在多有。传统的温文尔雅和《负暄琐话》式
的书话,融入了疾言厉色和剑拔弩张,读来痛快淋漓,得心中块垒为之一扫
之快。这就是杜渐先生书话“出格”之处吧!至于继持先生序言中所言“敏
感”云尔,其实早已不成其为敏感话题了,权钱交易,渎职枉法,假药假酒,
欺行霸市,土匪横行,地方保护主义,如此等等,“社论”谴责,杂文抨击,
法律追究,明文禁止。“书话”这种文学体裁,有何必要用“格”来束缚自
己呢?

多年前,唐弢先生的《书话》出版。这是新文学运动以来,第一部属
于新文学出版物的书话。它的至今受到读书人的喜爱是必然的。以我之见,
现在在文坛上初步结集起来的一批人数并不很多的中青年书话作家,无一例
外地受到过《书话》的哺育和影响。《书话》如一块丰碑,树在现代散文史
上;《书话》也如新书话的巴颜喀拉山,那是源远流长的黄河源头。
年的出版《书话》殿尾一篇,题为《画册的装帧》。唐先生在文章
中盛赞鲁迅先生手自经营的画册《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和《引玉集》,
从而引出“我总觉得装帧是内容的仪表,可以引导人们去接近内容,它本身
也是一种艺术。一般书籍如此,画册就更应该如此”。然后附有两行文字,
对当时的画册装帧表示了一点“希望”之意。这篇书话,原刊于年第
期《读书月报》,收集时,唐先生把末尾一大段删掉了,而这删去的一段,
却实在写得有声有色,本本色色的唐弢先生的畅达典雅又婉而多讽之风致,
任其泯没实在可惜,现照抄如下,以存唐先生一段佚文:
提到鲁迅,我不免想起今年鲁迅逝世周年纪念中出版的一些书籍,尤其是画册,
因为鲁迅对画册的装帧比任何其他书籍都讲究,最近人民美术出版社重印了《凯绥·珂勒
惠支版画选集》(听说也有精装本,我见到的是平装本),这原是“功德无量”的事,这
部分选纸尚佳,铸版也过得去,一看装帧,却实在令人难以苟同,我不懂装帧者为什么要
选那么油墨不匀的全版蓝色封面,是为了保持初版线装本磁青纸的原色呢,还是因为逝世
周年纪念必须表示民族形式的哀悼,让它穿上一件“阴单士林”式的素服?如果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