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城市人口疏散场所建设需求研究
黄峰1 廖碧涛2
430010
430072
[摘要]本文依据城市防空和防灾的需要对城市人口疏散场所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城市人口疏散场所选址原则和要求,并具体针对不同场所的容量需要进行了详细的量化分析,提出了相对简单的需求模型。
[关键词]人口疏散;固定疏散场所;紧急疏散场所;容量需求
城市人口疏散场所是指为完成战时、灾时疏散城市居民所需的集结、转运、接收以及紧急避险所需场所。是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城市人口疏散场所分类
城市人口疏散场所包括城市防空疏散场所和城市应急疏散场所。
(一)城市防空疏散场所
固定疏散场所是指专门为城市人口疏散而准备,建设面积较大、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生活配套比较齐全的工程和场所。主要包括:人防工程、疏散基地和疏散地域。
(二)城市应急疏散场所
紧急疏散场所是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公共事件和战时防空疏散的需要而设置的临时疏散地点。主要包括:应急避难场所、疏散集结站、疏散转运站、疏散接收站。
二、城市人口疏散场所选择
(一)城市人口疏散场所选择原则
疏散场所选择除了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地形地质和城市土地利用等基础条件以外,还应综合考虑疏散指挥、疏散安全、疏散时间和疏散路线等因素,应遵循以下原则:
由于人口疏散通常按照行政区划进行组织,为此进行疏散场所选择时,应尽量遵循辖区疏散的原则。
2. 安全疏散原则
疏散过程中确保人员安全是城市人口疏散的最基本要求。在进行疏散场所选择时,要充分考安全因素,确保在疏散过程中人员不受伤害,尤其是次生灾害的伤害。
在疏散场所选择时,要充分体现快速疏散的原则,尽量缩短疏散时间。
就近疏散是缩短疏散时间,减少人员伤亡的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在疏散场所选择时,应以疏散分区为单元,尽量缩短疏散距离,就近疏散。
(二)城市人口疏散场所选择要求
疏散场所选择要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通常包括:
疏散服务半径是指疏散人员到达疏散场所的最大步行距离。疏散服务半径过大会增加疏散时间,加大人员伤亡。疏散服务半径过小,会增加零散疏散场所的需求,不利于集中建设。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通常为500-800m,最大不超过1000m。
疏散通道分为人员疏散通道和车辆疏散通道。在疏散场所选择时,既要考虑车辆疏散通道,以便将人员进行转运,还要考虑人员疏散通道,方便人员迅速集结。为防止疏散通道堵塞,每个疏散分区至少要考虑两条疏散通道。
安全防护距离是为保护疏散人员的安全,疏散场所和疏散通道距离危险源的最短距离。划分疏散分区时,也应充分考虑分区范围内疏散人员到疏散场所的安全防护距离。
三、城市人口疏散场所建设需求
(一)城市防空疏散场所建设需求
1. 城市人防工程
人防工程建设包括指挥通信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和其他配套工程。其中人员掩蔽工程是重点。
(1)指挥通信工程需求
人防规划可以考虑规划市级指挥工程一个,区级按每个行政区各设一个。街道级由各街道办事处自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