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川端康成文学中的“成长”主题.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川端康成文学中的“成长”主题.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7/12/20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川端康成文学中的“成长”主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川端康成文学中的“成长”主题
----以《伊豆的舞女》与《雪国》为中心
任志睿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川端康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就一直致力于对古典美学的研究。本文以《伊豆的舞女》和《雪国》为中心,以非正常的美为媒介,分析主人公在旅行途中通过与这类美的接触进而自我反省,得到了成长。
关键词: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雪国成长
一、伊豆的舞女
故事梗概
一位孤儿出身、年方二十的东京高中生川岛,前往伊豆去旅行。在旅行的路途上,川岛巧遇一行六人的流浪艺人,由于兴致使然,川岛决定与他们同行一程。同行期间,川岛一方面心仪于流浪艺人之中的少年舞女薰,另一方面也在和流浪艺人们的相处之中感受到虽是陌生人却能亲近相待的宽慰。最终,旅行到了必须结束分开的时候,流浪艺人们要前往下个地点继续飘泊卖艺的生活,旅费将尽的川岛也必须回归自己的生活。然而,一场短暂的相聚以及一场难有结果的情感,使川岛得已从因孤儿出身而产生的寂寞疏离心境中得到解脱,重新体会了与人亲近并且相互信任依赖的可贵情感。
《伊豆的舞女》中的成长主题
对于主人公“我”来说,集肮脏的美与孩子般的美于一身的流浪艺人一家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因自己的孤儿出身而寂寞难耐的“我”,对因家人这一关系而紧紧相连在一起的流浪艺人一家充满了羡慕。这一点可以从“我”想与流浪艺人一家结伴而行看出来。因为,以这一家人结伴同行,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实现了“我”渴望回归童年的愿望。在结伴同行的路上,“我”得到了流浪艺人一家的热情照顾,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得已从其那孤儿出身所带来的寂寞疏
离心境中、得到解脱,重新体会了与人亲近并且相互信任依赖的可贵情感。
另外,主人公“我”除了被保护者的角色之外,也充当了保护者的角色。可以说,流浪艺人一家给了“我”从受惠者向施惠者转变的机会。在旅行途中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时,互相帮助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例如,“我”虽然是从东京高等学校来的学生,但是却和流浪艺人一行没有隔阂的交流,还把身上为数不多的钱送给荣吉。这些可以看作是“我”作为施惠者的行为,而流浪艺人一家也以受惠者的态度对“我”表示了好意,称赞“我”为好人。
旅途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我”自己也直接感觉到自己是个不错的人。二十岁的“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是自己从寂寞抑郁中解放了出来。《伊豆的舞女》的主题可以说是从彷徨到救赎的转移,更明确一点说,就是从孤儿根性和孤独感中被解放了出来,得到了精神上的成长,变得能够自然地接受他人的好意和照顾,促进了“我”人际关系方面的进步。
二、雪国

《雪国》中的主人公岛村是个没有正当的职业,靠祖辈留下的财产过着悠闲慵懒的日子,精神极度空虚,没什么追求和人生目标的舞蹈艺术研究家。岛村本着要寻求生命的真实,想要真切的感受生命的存在,感到自己生活着的目的,前往雪国旅行。他曾三次到汤泽町和艺***驹子相会。
驹子是一名曾去过东京的艺***,会弹三味线,而且在努力坚持记日记。处于文化边陲地带却又爱好文艺的驹子,对于能理解她话题的外来客岛村,不禁深有好感。驹子的三味线师傅的儿子行男身患肺结核,三味线师傅的女儿叶子陪同行男治病返回汤泽町,正好坐在第二次去会驹子的岛村对面。小说的叙述从这里开始。岛村透过起雾的车窗欣赏黄昏的雪景,却看到倒映在车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