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危化品风险管理的八大原则】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危化品风险管理的八大原则】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危化品风险管理的八大原则
原则一:源头治理,区域隔离。源头治理是根源上保障安全的方案。从选址的风险评估开始,应该依法按规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境评估等前置工作,对于不适合建设危机品仓储或工厂的选址,应予以制止。
原则二:常态监管,主动防御。常态监管是从根本上防治危机的方法。因此,要落实全流程的实时监测,从生产、运输、仓储等整个流程开展监督管理,防微杜渐,消除隐患;在出现苗头时,能主动处置,干预事故发生。
原则三:规范管理,专业操作。规范化管理和全程专业操作,是避免因人为失误或管理疏漏而导致事故的必然要求。危化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若能全面遵守技术标准,将在很大程度上阻止灾害发生,或者最大程度减少灾害导致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原则四:生命第一,稳妥为上。生命第一是安全管理的
底线。生命是指所有人员的生命,包括消防队员。根据国际共识,救人者必先自救;所有人员在危化品灾害发生时,都要坚守生命优先原则。
原则五:切断连锁,遏制升级。事故爆发后的应急处置,须遵循尽快切断连锁反应和遏制灾害升级的原则。尤其是危化品燃爆类灾害,由于其化学反应的复杂性显著、应对要求的专业性强等特征,因此防止灾害升级、阻止毒气扩散等是操作时的要点。
原则六:属地兜底,跨区联动。应急处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属地政府对危化品负兜底责任,但是由于危化品应急的专业要求高,特殊处置的环节多等特征,因此很可能需要跨区域的联动和配合,并且跨区联动的速度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应急处置的成效。
原则七:信息透明,疏导恐慌。危化品灾害具有负面影响广且深远的特征,包括现场的人员伤害、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对土壤和地下水等的长期影响等等,易产生恐慌效应,因此更要求信息的及时公布、灾情的实时发布。以透明的环境和开放的姿态,一方面积极引导舆论,另一方面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将更有利于疏导恐慌,减轻社会负面影响,巩固公信力。
原则八:尽责尽义,做好说好。灾害发生后,责任方、属地、行业主管部门等肩负着行政职责和社会责任。对于受害者及其家属,既要尽到应急的职责,还要尽到保障的义务。除了伤病的救治,还包括周边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给等一系列“兜底”行为;除了现场处置,还包括环境监测、生态治理等后续的一系列“社会责任”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