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脏骤停的抢救 从《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到实践
李志刚
心脏骤停定义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颤动。
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最新心肺复苏(CPR)指南。
第八版内科教材已经执行。
心脏骤停判断
新指南改进
A 开放气道,气道控制
B 重建呼吸,呼吸支持
C 胸外按压,开胸心按压
旧版A—B—C 新版C—A—B
新版强调尽快开始胸外按压
时间就是生命 1、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5秒—头晕,黑曚
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30秒——“阿斯氏综合征”发作
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6分钟——“脑死亡”
2、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和质量密切相关,每延误一分钟抢救成功率降低10%
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
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
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
心搏骤停8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20%
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
心搏骤停10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
胸外按压
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
以掌跟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