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汉语拼音教学论文
1.“汉语拼音”教材的的编排及特点
“汉语拼音”共安排15课,分5个单元。
“汉语拼音”每课一般包括5个部分:(1)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表音表形图;(2)汉语拼音书写教材;(3)音节拼读练习;(4)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5)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
⑴“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定位
帮助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
本册的阶段目标为: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⑵目标定位解决了“汉语拼音”教学难的问题
小学生一入学,就要学习抽象的完全陌生的也是枯燥乏味“汉语拼音”,困难是不小的。教材根据“标准”的精神,从实际出发,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调整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不再提帮助阅读,也不再提直呼音节。将汉语拼音的教学定位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上。这就大大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的难度,易于“标准”目标的落实。
⑶借助“情境”和“语境”来学习声母、韵母
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新的联系的过程。
对于刚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虽然a、o、e等字母他们基本未见过,但用这些字母标识的语音在儿童口语中是经常出现的。只要我们在教学时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生活经验,就可以化难为易,大大提高汉语拼音学习的效率。基于这样的考虑,本册教材汉语拼音部分专门创设了“情境图”和“语境歌”。即将同一组字母纳入一幅精心构思绘制的“情境图”中,并配上琅琅上口的相应的“语境歌”。
例如b、p、m、f一课的“情境图”是:大家爬上山坡(po)去看大佛(fo)。这时一个小朋友想要上前摸(mo)大佛,爸爸告诉他:“你听,大喇叭里正广播(b。):大佛是文物,大家要爱护!”与之相配的“语境歌”是: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这样把字母放在一个小故事中进行教学,再配上合辙押韵、琅琅上口的语境歌,就能化难为易,寓学于玩,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质的教育。
⑷呈现方式富有童趣
“汉语拼音”在呈现方式上,特别注意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充满童趣。如j、q、x跟?相拼省略?上两点这一拼写规则,教材就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来呈现的:小熊
“愚愚”跟j、q、x是好朋友,“愚愚”在路上遇到了j、q、x,就很有礼貌地先摘掉太阳镜(即去掉?上的两点),再跟好朋友握手。这样做将抽象化为形象,低年级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兴趣了。
⑸在学习程序上,采取了拼音、识字“双线并进”的编排方法
双线并进”就是将拼音、识字交叉起来安排。这样编排,意在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识字和借助拼音识字的两种方法,尽量做到先认字,多认字。同时通过拼读字音又巩固了拼音,从而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学生在开始时认识了这些部首字,为他们今后进一步识字、查字典打下了基础。这样安排,也满足了小学生(包括学生家长)渴望学习汉字的心理。
2.“汉语拼音”的教学策略
⑴正确使用“情境图”与“语境歌”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来教学,特别要注意用好“情境图”和“语境歌”。教学时用“情境图”引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