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杜甫全集
杜甫全集卷之十
漫成二首
黄鹤从旧编在上元二年。《杜臆》:二诗格调疏散,非经营结构而成,
故云漫成。
野日荒荒白①,春流泯泯清②。渚蒲随地有③,村径逐门成。只作披衣惯
④,常从漉酒生⑤。眼边无俗物⑥,多病也身轻。(首章,对景怡情,有超然
避俗之想。【洪注】荒荒,不甚白。泯泯,不甚清。蒲随地,生意可观,径
逐门,往来自如。披衣习惯,言疏放已久,漉酒为生,见醉乡可乐。眼无俗
物,得以独适己性矣。)
①江淹诗:“野日烧中昏。”《庄子》:“日月之光,益以荒矣。
②何逊诗:“共见春流。”【朱注】张有《复古编》云:湣,古活字。
泯泯,是活活之误。不知泯泯、活活,意象各不侔。
③梁昭明太子诗:“渚蒲变新节。”
④披衣,出《庄子》。
⑤漉酒,本陶潜。据陶诗云:“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已时。”此兼举之,
盖欲与渊明同调,不屑与俗客为伍也。
⑥《世说》:嵇、阮、山涛,竹林酣饮。王戎后往,阮曰:“俗物已复
来败人意。”
申涵光曰:杜诗善用叠字,如“野日荒荒白”、“宿鹭娟娟净”、“江
市戎戎暗”、“山雷淰淰寒”之类,皆非意想所及。
其二
江皋已仲春①,花下复清晨。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②。读书难字过,
对酒满壶频。近识峨嵋老③,(【原注】东山隐者。)知余懒是真④。(次章
随时适兴,申前章未尽之意。前章上四句,说花溪外景。此章上四句,说草
堂内景。前章披衣漉酒,乐在身闲。此章读书对酒,乐在心得。末云“懒是
真”;总不欲与俗物为缘。)。
①《楚辞》:“秣余马兮江皋。”师氏口:皋,缓也。江岸土性缓,故
曰江皋。
②刘琨诗:“回头已百万。”看鸟、错应,写出应接不暇之意。朱子《或
问》引为心不在焉之证,亦断章取义耳。
③《水经注》:《益州记》云:峨嵋山,在南安县界,去成都南千里。
然秋日清澄,望见两山相峙,如峨眉焉。《列仙传》:“陆通者,楚狂接舆
也,好养生,游诸名山,在蜀峨嵋山上,世世见之。
④庾信诗:“知余是执珪。”
读书难于字过,老年眼钝也。对酒不觉频倾,借酒怡情也。旧注谓难识
之字,任其读过,不复考索。视读破万卷者,竟作粗心涉猎之人,岂不枉屈
少陵。胡夏客又谓经眼之字,难于轻过,正是从容探讨、善读书处,然于本
章大意,亦不相符。
春夜喜雨
黄鹤编在上元二年春,在成都作。
好雨知时节①,当春乃发生②。随风潜入夜③,润物细无声④。野径云俱
黑⑤,江船火独明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⑥。(潜入、细润,正状好雨
发生。云黑、火明,雨中夜景。红湿、花重,雨后晓景。应时而雨,如知时
节者。雨骤风狂,亦足损物。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
最为密切。三四属闻,五六属见。)
①申涵光曰:“好雨知时节”,此《毛诗》所谓灵雨也。周王褒诗:“时
节无春冬。”
②《抱朴子》:藏华于当春。《庄子》:“春气发而百草生。”
③《易》:“随风巽。”《盐铁论》:周公太平之时,旬而一雨,雨必
以夜。
④《吴志》:臧均曰:“继之以云雨,因以润物。”细无声,即《盐铁
论》所谓雨不破块也。
⑤沈约诗:“野径既盘纡。”
⑥何逊诗;“澄江照远火。”
⑦梁简文帝诗:“渍花枝觉重。”言经雨红湿,花枝若重也。《杜臆》:
“重字无人能下。”
春水
同上年。江淹《别赋》:“春水绿波。”
三月桃花浪①,江流复旧痕②。朝来没沙尾③,碧色动柴门④。接缕垂芳
饵⑤,连筒灌小园⑥。已添无数鸟⑦,争浴故相喧。(《英华》作:不知无数
鸟,何意更相喧。上四春江水涨,下四春江景事。水深则线短,故钓须接缕。
水高则近岸,故车可连筒。鸟浴声喧,得水为乐也。)
①《汉·沟洫志》:来春桃花水盛。注: 《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
桃始华。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
桃花水。桃花水又见《杜钦传》。赵曰:《韩诗》于“溱与洧,方涣涣兮”
注云:“谓三月桃花水下时也。”
②王粲诗:“率彼江流,爰逝靡期。”
③曹毗赋:“飞鹭下乎沙尾。”
④《别赋》:“春草碧色。”
⑤《黄石公记》:“芳饵之下,必有悬鱼。”
⑥李实曰: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
与物同春之意。分明是沂水春风气象。
⑦朱超《独栖鸟》诗:“寄语故林无数鸟,会入群里比毛衣。”
江亭
从旧次,编在上元二年。
坦腹江亭暖①,长吟野望时②。水流心不竞③,云在意俱迟④。寂寂春将晚⑤,
欣欣物自私⑥。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草堂本云:江东犹苦战,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