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1
文档名称:

【文学历史类】红字.pdf

格式:pdf   页数:1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文学历史类】红字.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8/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学历史类】红字.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漆黑的土地鲜红的字
——译者序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小说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都独具一格。他把严肃的道德和历史内容与卓
越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把天赋的想象力与高超的语言技
巧融为一体。他是一位真正富有个性与创造力的作家,因而一直享誉英
美和世界文坛,至今盛名不衰。
霍桑同时代的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在一八五○年写的一篇题为《霍
桑和他的〈古屋青苔〉》的评论文章中,深情地表达了他对霍桑的崇敬
和赞颂,甚至认为霍桑和英国的莎士比亚不分轩轾。他对美国的读者大
声疾呼:“同胞们,提起与我们有血肉之亲的优秀作家,除了霍桑之外,
还有谁更值得我向你们推荐呢?霍桑不模仿他人,而他人也模仿不了霍
桑。”次年(一八五一),麦尔维尔把他刚写就的长篇小说《白鲸》题
献给霍桑,“以表达我对他的天才的仰慕”。值得注意的是,麦尔维尔
在写那篇文章时,还没有见到过霍桑,也还来不及对刚发表的《红字》
作深入细致的评论。
十九世纪后期的著名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对霍桑也赞美不已,说“他
的作品将世代相传⋯⋯他的名字将流芳百世”。
进入二十世纪,美国文学日趋成熟,涌现了一大批有成就的作家,
如海明威、菲兹杰拉德、福克纳等。这些作家无不从霍桑那里深受教益,
无怪乎有人称霍桑是“作家的作家”。
那么,是什么使霍桑及其作品具有这种强大的生命力和魅力呢?
一百多年来,许多传记家和评论家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几乎涉
及他的生活和作品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很多评论家指出,他的力量的源
泉是他对新英格兰地区生活的深切了解。有人说他是“从新英格兰土壤
中土生土长起来的——从那里坚硬的花岗岩的裂缝里发芽、开花”。美
国文学批评家布鲁克斯等主编的《美国文学:作家和作品》在评论霍桑
时这样写道:“霍桑是美国文学中第一位这样的小说家,我们在其作品
中能够充分意识到生活与小说的内在关系——这种关系使我们深切地感
到小说远非只是一种高雅的娱乐、一种新闻报道或稀释了的历史记录,
也不是在客厅里故作斯文的谈天说地。”霍桑用他激越的感情和丰富的
想象力使自己同塑造的人物、叙述的故事和探究的问题息息相关、血脉
相通,从而感染了读者,打动了读者的心。
《美利坚合众国文学史》的主编罗伯特·斯皮勒明确指出: “要研
究霍桑的艺术,必须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因为两者是因和果的关系。”
要读好他的重要作品《红字》,也完全有必要知道一些有关作家的生平。
霍桑一八○四年七月四日(美国独立日)出生在马萨诸塞的塞勒姆
镇。塞勒姆镇是殖民地时期的一个重要港口,也是清教徒势力的猖獗之
地。他的家庭曾是名门望族,几代祖先都是狂热的清教徒。据说他的五
世祖约翰·赫桑是审判一六九二年声名狼藉的塞勒姆驱巫案的三大法官
之一。这一事件在霍桑幼年的心灵上留下了很深的伤痕。他在写完《红
字》后曾写过一篇自传性的文章,题为《海关》,用作小说的序文。他
在该文中写道:“我,一名作家,作为他们的代表,却为他们深感羞愧。
我祈求,这些由他们招来的诅咒——如我听到的诅咒,也如多少年前人
类凄凉悲惨的境况充分说明其存在的诅咒——从此以后消除殆尽。”这
种负罪感还促使他在上大学时在自己的姓氏里加进一个,变
成,以示有异于不光彩的祖先。不难理解罪恶问题成了霍桑许
多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也是《红字》的主题之一。
到了霍桑的童年时代,家道中衰。一八○八年,霍桑四岁时,当船
长的父亲患病死于荷属圭亚那(今苏里南)。于是,他在十二岁之前一
直跟母亲和两个姐妹住在舅舅家里。九岁时,在一次和同伴玩耍时扭伤
了腿,致使他的足有点跛。足疾使他增加了一份自卑感,以读书自遣,
并决心当一名作家。显然,家境的衰落、父亲的去世、寄人篱下的生活,
以及身罹足疾对霍桑的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里还特别要提
及的是,他母亲失去丈夫后,一直落落寞寞,离群索居,甚至与家人极
少交往。正如霍桑描述的那样,“她的忧伤至死犹存,成了一种顽症,
痛不欲生。”霍桑深受母亲这种心情的感染,也养成了“可恶的孤寂独
处的习惯”。这种孤寂感一直伴随着他,在他的创作中随处可见。海丝
特·白兰就是一个被摒弃、被孤立的牺牲品。
一八二一年,霍桑进入鲍登学院就读。这是一座很小的学校,但在
他的同学中有一些后来成了知名人物,如亨利·华兹渥斯·朗费罗、富
兰克林·皮尔斯、霍雷肖·布雷奇、乔纳森·西利等。其中有些人,特
别是后来成为美国第十四届总统的皮尔斯,给了他很大的帮助。霍桑在
学业上表现并不突出,但是他的文学才能已初露锋芒,颇得赞扬。这就
进一步加强了他成为作家的决心。
一八二五年,霍桑从鲍登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塞勒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