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4
文档名称:

【文学历史类】赫鲁晓夫传.pdf

格式:pdf   页数:2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文学历史类】赫鲁晓夫传.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8/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学历史类】赫鲁晓夫传.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赫鲁晓夫传
第一章

早年的生活——走向莫斯科

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去世,尼古拉二世继位。尽管宫廷里因
送葬、迎立忙得不可开交,宫廷外却感受不到任何的变化,仍然是死气沉沉。
工人依然困苦,农民依然贫穷。
在远离莫斯科的库尔斯克省的农村,到处可见用长圆木构成的简陋小
屋。那就是农民住的黑木屋。房屋低矮昏暗,屋内空气混浊,为使屋内白天
也进些阳光,就在屋顶开上三四个天窗,没有玻璃,就蒙上个牛尿泡来代替。
农民在这个小天地里做饭、纺纱、织布、缝制衣服、修理挽具。冬天,小牛
甚至还要在这里过冬⋯⋯俄罗斯的农民祖祖辈辈就这样生活。
月日(俄历月日),一个男婴诞生在该省一个名叫卡利诺夫卡
的小村庄的一间毫无特色的小木屋中。孩子的母亲名叫克萨尼娅·伊万诺芙
娜,孩子的父亲是谢尔盖·尼卡诺维奇,他们俩都是农民。孩子被起名叫尼
基塔·谢尔盖那维奇·赫鲁晓夫。
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的孩子,日后竟成为俄国乃至世界上叱咤风云
的人物。
世纪末的俄国农村,不光只是贫穷,还有野蛮和愚昧。尼基塔自记事
起,就跟着大人上教堂,学着大人的样跪在神像面前祷告。俄罗斯的农民从
基辅罗斯时代起就信奉东正教,信教对于祖祖辈辈的农民来说是天经地义
的。在赫鲁晓夫家的小木屋中,张贴着圣像,由于没钱买新的进行交换,圣
像总是被煤油灯熏得黑黑的。小尼基塔在这小黑木屋中渐渐长大。夏天,他
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放牛放羊;冬天,便在女教师莉季娅·谢夫钦科的指导
下学****读书写字。虽然读的是圣经,但这位乡村女教师却给以无神论的解释,
使赫鲁晓夫小小年纪对东正教就有不同于他那曾是农奴后裔的父母的看法。
在他小小的心灵中萌生了初步的政治意识,懂得了穷人和富人的差别,知道
了普加乔夫。但是,正当他求知欲旺盛的时候,他中断了学业。
年,赫鲁晓夫刚刚念完小学,父亲谢尔盖·尼卡诺维奇离开世代耕
种的土地,带领全家来到乌克兰顿巴斯矿区,在一个煤井里当上了矿工。全
家住在尤索夫卡郊外一间窄小的平房里。周围住的都是来自各地的工人。每
天下工后,工人们就聚集在镇上出售啤酒和伏特加的酒馆里借酒浇愁,清醒
的时候谈论一些刚刚听到的消息。
城镇毕竟比闭塞的农村开化得多。赫鲁晓夫在这里听到了关于发生在彼
得堡和莫斯科年革命的一些事情。诸如:—年的日俄战争、
—年俄国第一次革命、“流血星期日”、君主立宪、全俄总政治罢
工以及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等等。各种各样的信息在少年赫鲁晓夫的头
脑中激发起丰富的想象力。
岁的赫鲁晓夫,这时已在一家德国人开的工厂里当钳工学徒,修理当
地矿井使用的设备。由于工作关系,他结识了不少年轻的矿工。其中有一位
名叫潘捷列伊·马希尼亚的矿工成了赫鲁晓夫的知己。少年赫鲁晓夫从他那
里学到不少东西,开始了解文学和政治。他阅读从马希尼亚处借来的书籍,
逐渐知道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找到一本《共产党宣言》,如饥似渴地阅
读起来,这本书对两个人都产生了非同小可的影响。他们的眼界从此不再局
限于小小的尤索夫卡。马希尼亚为此激动地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使只有小
学文化程度的赫鲁晓夫对这位矿工崇拜得五体投地,他把这首诗工整地抄了
下来,井把它背得滚瓜烂熟,以至在年后,他都能够脱口而出。这首诗表
达了一位有志青年朦胧的革命情绪,诗中写道:

我爱用真实的书籍,
点燃起情感的火苗,
让它在我们纷忙的生活中,
燃烧,燃烧,永远燃烧。
让它产生力量,让它产生***,
燃烧起人们的心灵,
同黑暗斗争到最后一息,
绝不虚度一生。

哪怕给后代留下点滴的诚实劳动,
死后才能安然瞑目,
永远不受良心的责备,
兄弟们,这就是我的义务。

这首诗不仅焕发起赫鲁晓夫的青春***,更使他升华为一个积极向上的
青年。工余之后,他最喜欢的便是读书,尽管当时在尤索夫卡很难找到好书。
书籍使他避免染上很多恶****抵御矿区中所流行的污秽的和可恶的生活毒
素。他读德国人的书,也读法国人的书,那些描写工人的书籍,往往令他震
撼。他感到世界各国的工人生活是这样的相似。他在读爱米尔·左拉的《萌
芽》时,真切地感到左拉写的不仅是法国,而且是赫鲁晓夫和父亲所工作的
矿区。工人们在潮湿的矿井里干一天活,出来的时候,常常是浑身湿透,在
料峭的寒风中,冻得哆哆嗦嗦,饥肠辘辘地深一脚、浅一脚摸黑回家。是的,
工人的命运,在法国和在俄国都是一样的。
“燃烧,燃烧,永远燃烧”。
⋯⋯
马希尼亚朗诵的诗句,深刻地铭记在赫鲁晓夫的脑海中。他生性勇敢、
甚至豪放,把这作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