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风失语康复训练的沟通技巧
黄双(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423-02
【关键词】失语症沟通技巧
中风是全球危害人类健康且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脑血管疾病。中风失语是中风病的五大主症之一,是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运用或理解语言的功能障碍或缺失。据统计,中风患者约70%~75%出现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1]。大部分中风患者都遗留有程度不等的语言功能障碍,严重者完全丧失与外界的语言交流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失语患者常常因不能沟通交流,难以表达病情,影响了对其病情的了解,不利于中风瘫痪等其他病症的治疗,也使患者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可见能与中风失语较好的沟通,直接影响中风治疗和康复。护理是根据患者的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全程优质服务,中医护理继承中医的特点,具有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解决患者需求,消除和减少健康的不利因素,增进健康,从而提供最佳的护理。良好的沟通能让患者表达不同的需求,缓解其焦虑、紧张情绪,满足其身心需要,有利于病症的康复。然而面对失语症患者,常规的沟通是无效的。为使患者言语康复,我们采用个体化的特殊的沟通技巧,促进患者语言康复技能训练[1]。
1 与失语症患者沟通的注意事项
我们在与失语症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细心观察,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善于辨认患者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和周围的环境,当患者出现理解困难时,容许患者停顿、思考,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干扰;学会看患者的手势来代替语言的表达,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同时利用肢体语言,以缓解生疏紧张的气氛,增强感染力;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问题,运用自制图片、自编手语暗号、提供写字板等方式与患者交流,并及时取得反馈。从而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积极性,可以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促进失语的康复。
2 与不同类型失语症患者的沟通方法
运动性失语主要特征为表达障碍明显,而理解相对较好,语言呈电报式样,与其沟通时讲话速度要慢,语言简单明了,适当重复重要和不容易被理解的概念,甚至可做出夸张的口型,以构音训练为主要训练课题。与患者沟通时应说出一个字的起始音,诱导其发音。注意了解患者的文化、职业及生活背景,多运用其熟悉的语言或方言进行沟通。
感觉性失语主要特征为理解障碍明显,表达障碍轻,说话流畅,但语无伦次、无法理解其语意,患者很少伴有偏瘫。比如:查房时,我们会问:“你今天感觉怎么样啊?”患者可能回答:“我吃过饭了!”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用夸张的口型、缓慢的语速,用手势或实物帮助其理解,以达到沟通的目的。
重度失语症患者的口语及书面语障碍,严重影响了交流,他们不得不将非言语交流作为最主要的代偿手段,患者在沟通时常常使用替代方式,如手势语、图画、交流板等[2]。
(如用点头、摇头表示是或不是)开始,强化手势的应用;示范手势语,令患者模仿,再进行图或物的对应练习,进而让患者用手势语对提问进行回答。结合语境来使用手势语对患者理解能力的改善有重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