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魏氏组织和贝氏体组织.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魏氏组织和贝氏体组织.doc

上传人:jiquhe72 2017/12/23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魏氏组织和贝氏体组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魏氏组织和贝氏体组织
一、魏氏组织
1、魏氏体组织定义:
魏氏组织是针状铁素体或渗碳体呈方向性地分布在珠光体基体上的显微组织。
2、魏氏体组织产生原因:
过热的中碳钢或低碳钢在较快的冷却速度下容易产生魏氏组织。
3、魏氏体组织特点:
在亚共析钢中常见的魏氏组织呈羽毛状,有呈等边三角形的,有铁素体相互垂直的,也有混合型的魏氏组织。
4、魏氏体组织特点及对性能的影响
过共析钢,在一定冷却条件下,渗碳体沿奥氏体一定晶面析出,也能形成魏氏组织。魏氏组织的存在如果伴随晶粒粗大,则使钢的力学性能下降,尤以冲击性能下降为甚。
二、贝氏体
1、贝氏体相变的特点
贝氏体相变有碳的扩散,但是无合金元素的扩散,相变的领先相为铁素体(过饱和的碳),贝氏体实质为过饱和的铁素体+渗碳体,转变不能完全进行,继续转变会产生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贝氏体一般在晶界形核向晶内长大,一般不穿过晶粒。
2、上贝氏体
上贝氏体一般形成温度550-350,形状为羽毛状,平行板条状分布(位向夹角较小,有效晶粒度较大,韧性较差就是此原因),板条间分布有不连续的碳化物,冲击韧性较差。
3、下贝氏体
下贝氏体形成温度为350度以下(贝氏体形成温度越低,其碳的过饱和度也越大),形状为透镜片状,片状之间存在细小的碳化物,冲击韧性较好。
三、魏氏组织和贝氏体组织
1、相同点:
形态上魏氏组织和上贝氏体均为羽毛状,且均为铁素体。
2、相异点:
1)从组成上来分:贝氏体为含过饱和固溶碳的铁素体+碳化物;过共析钢的魏氏体组织为碳化物,亚共析钢的魏氏组织为铁素体(固溶碳,非过饱和)。
2)从形态上来分,魏氏组织铁素体较粗大,晶界分为一次和二次侧片状和一次和二次锯齿状,晶内,末端较尖细,可贯穿几个晶粒,并且伴随有珠光体的存在:贝氏体组织较细小,一般在一个晶粒内。
3)从转变温度来分:魏氏组织转变属高温转变,在珠光体的转变的范围内,即550度以上;贝氏体组织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