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护理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护理分析.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7/12/2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护理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护理分析
沈晓红可玮胡爱娣(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450053)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4-0282-01
【摘要】目的分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效果和预后康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份到2011年2月份收治的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患,将其随机划分为两个小组——实验组与对照组。针对实验组提供临床护理干预,针对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结果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P<;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向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提供临床护理,能够显著增强治疗效果,十分适于在临床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机制独特,临床预后情况不稳定,导致治疗难度加大。该病患者如果未能接受及时治疗,会倾向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发展[1]。一般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原因包括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粥样硬、血栓形成以及冠状动脉痉挛等。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目标是消除病患的心绞痛症状,并且预防猝死和AMI。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份到2011年2月份收治的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患,针对实验组提供临床护理干预,针对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护理干预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0年3月份到2011年2月份收治的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患选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两个小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包含病患44例。实验组病患分布情况为:混合型心绞痛18例,恶化劳累型心绞痛
10例,自发性心绞痛16例,44例病患中男女各有20例、24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是64-81岁,平均年龄71岁。女性患者年龄范围是58-85岁,平均年龄66岁。对照组病患分布情况为:混合型心绞痛17例,恶化劳累型心绞痛12例,自发性心绞痛15例,44例病患中男女各有21例、23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是67-80岁,平均年龄72岁。女性患者年龄范围是59-84岁,平均年龄65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组成、病情状况上的比较差异P>,没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方法
常规药物治疗:病患口服***异山梨醇酯,剂量为100mg,频率一天2次,连续7日;病患口服阿司匹林,剂量为100mg,服用频率为一日一次。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护理方法
病情观察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进展,重点查看患者是否出现突然性的气喘心慌、咳嗽气促以及心前区痛感增强这些症状,特别要注意患者因为水电解质失衡、情绪波动与输液不良操作导致的痛感加重。护理人员要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仔细查看各种心功能受损相关的指标,如氧饱和度下降与血压降低等[2]。在发现病情严重的患者时,应该将患者转入监护病房,及时进行密切的心电监测。因为老年人容易患上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多种并发症,护理人员务必要密切关注病情进展,及时控制并发症。
精神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要积极对患者进行精神护理,表现高尚的人文关怀。要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对到治疗,在患者出现紧张或者沮丧情绪时吗,及时予以话语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