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7/12/24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
杨树珍(云南省兰坪县人民医院儿科 671400)
【摘要】新生儿窒息复苏后若得不到及时的护理,很容易发生新儿伤残和死亡,为了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效果,认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点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用氧,合理喂养,保暖、预防防感染及并发症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缺氧及娩出过程中发生的呼吸循环障碍[1]。是引起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应引起高度重视。新生儿窒息复苏后仍有可能会出现反复,要严防窒息的再次出现,因此,新生儿复苏复后的病情观察和良好护理,是预防降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环节。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21例因产后窒息经抢救复苏的新生儿,均由我院妇产科(有儿科协助的)抢救成功后转入我儿科住院治疗,我们在多年的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新生儿窒复苏后护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在收治的21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中,男性13例,女性8例。轻度窒息(Apgar评分4—7分)15例,重度窒息(Apgar评分0—3分)6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窒息的诊断标准[3]。,住院天数4—10天,平均5—7天,其中除1例重度窒息男性新生儿死亡外,其余14例均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3%。
2 护理
,安静,一切护理及操作要轻柔,早期尽量少搬动,以免引起或加重颅内出血,调整好病室的温度、湿度。理想的室内温度为22℃—24℃,相对湿度为55%—65%,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面色、尿量、末梢循环及周围神经反射等情况。
、咽喉及气管内分泌物,将患儿侧位,以免呕吐物误吸再度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同时可使头肩部略垫高,使腹部内脏下降,胸腔扩大,减轻对心肺的压拍,有利于改善呼吸,降低颅内压。
给氧原则为既要避免低氧,又预防氧中毒。复苏后根据患儿的情况给予持续给氧3—6小时,以后可间断给氧至新生儿恢复正常呼吸,青紫消失,面色转红后30分钟时停止给氧。给氧浓度以40%—50%为宜,最好用头罩给氧方法给氧,并给予心电监护,监测PaO2。因为低氧和高氧对新生儿都有很大的威胁,低浓度给氧不仅不能纠正低氧血症还可导致脑损伤、酸中毒、心脏损害等;给氧浓度太高可导致氧中毒,造成新生儿晶状体、玻璃体仟维化,视网膜病变,引发眼部疾病。
保暖保暖是新生儿复苏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体温过低可导致微循环障碍,加重缺血缺氧程度,使组织器官代谢进一步紊乱。因此要确保新生儿的体温稳定,℃—℃这个中性温度为宜。有条件的放入暖箱,患儿在暖箱内可穿单衣,裹好尿布。无条件的可用热水袋保暖,水温以55℃—60℃为宜,热水袋用布包好,放置于包被外,注意防止烫伤,1—2小时更换一次,保持温度的恒定。
另外要特别注意头部的保暖,因新生儿头部占体表面积较多,散热比例大,应戴上温暖柔软帽子,防止散热过多。
,所以不能过早哺乳,一般为24—48小时以后为宜。根据患儿的病情采用适当的喂养方法,遵循少量多次、由稀到稠喂养原则。尽量用母乳喂养,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