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docx

上传人:阳光小妹 2023/12/26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 】是由【阳光小妹】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根据“”、“”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认识“”、“”,初步理解不等式的含义,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教案吧。设计思路: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我在幼儿已经认识+、一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认识和。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和幼儿一起探讨,一起编儿歌,通过儿歌、表演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这样既能加深幼儿对内容的记忆,也能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活动目标:1、认识、,初步理解不等式的含义。2、根据、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两盘水果的图片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3、数字卡片7、5、4、6、3、2以及>、<、=卡片若干。4、数字头饰两套活动过程:一、导入课题:认识>和<1、问:小朋友,谁到我们幼儿园来做客了?蜜蜂蝴蝶飞呀飞,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贴上相应的数字卡。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导幼儿认识>,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2、出示两盘水果,让幼儿说出其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3和2),启发、引导幼儿说出3大于2。3、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二、启发幼儿找出和的内在规律。和都有一个开口,长的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呢小朋友们可以看一下,无论是还是,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三、学****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四、表演游戏:学做和。请两名幼儿做数字花,胸前挂上数字,一名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教师在黑板上做记录,并请幼儿读出来。五、摆一摆、读一读。每个幼儿一份操作材料,随意取两个数字供幼儿自由摆放并读出来。六、:认识大于、小于,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认识并理解,学****用表示两个的数量关系;能用语言表述操作结果。本次数学活动适合大班上学期进行,引导幼儿集体认识大于、小于、符号,接着是出示图卡进行集体练****此环节进行时间较长;第一个环节是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出示卡片加以练****第二个环节是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出示看图片填数字的游戏卡,请幼儿完成,集体检查。第三个环节是抽卡片做图形的游戏。请2个幼儿上来抽取卡片各一张。然后在请个幼儿根据两边的数字做出相应的符号,用身体来演示。这节数学活动目标基本上达成了。通过这个活动我觉得:我们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孩子们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很多东西如果单纯是老师在讲,他们很难理解,或许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在图中讲的就是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最完美的,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通过事实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知道该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会给他们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小百科:小于号是数学中不等式运算符号的一种。是英国数学家哈利奥特在自己的《使用分析学》(ArtisAnalyticaePraxis)一书中首先使用了“”和“”符号,但是直到他去世十年之后1631年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