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小儿外感发热应用小柴胡汤联合蒿芩清胆汤治疗的效果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儿外感发热应用小柴胡汤联合蒿芩清胆汤治疗的效果分析.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7/12/25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儿外感发热应用小柴胡汤联合蒿芩清胆汤治疗的效果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儿外感发热应用小柴胡汤联合蒿芩清胆汤治疗的效果分析
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 313000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患者时使用小柴胡汤联合蒿芩清胆汤的效果。方法:收集小儿外感发热患者共12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服用蒿芩清胆汤,观察组则加服小柴胡汤,将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P<。结论:在小儿外感发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小柴胡汤联合蒿芩清胆汤能够使患儿获得更佳疗效,患儿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字】小儿外感发热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联合治疗治疗效果
小儿外感发热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呕吐纳差、头痛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在儿科中属于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1]。有研究发现,由于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还没有发育完全,因此在治疗中应使用有效的方式帮助患儿迅速降低体温,避免持续性高体温对患儿机体造成的进一步伤害[2]。在本次研究中,对小儿外感发热患者采用了小柴胡汤联合蒿芩清胆汤的治疗方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外感发热患者共12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其中,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在1岁-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在1岁-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患者体温均>38℃。排除先天发育不正常的患儿,排除存在语言障碍的患儿,排除身体重要器官存在疾病的患儿。两组患儿的一般
资料无显著差异(P>),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表示愿意配合。
方法
对照组服用蒿芩清胆汤,中药成分包括:青蒿10g、碧玉散9g、淡竹茹9g、青子苓9g、赤茯苓9g、陈广皮5g、生枳壳5g、仙半夏5g。
观察组则加服小柴胡汤,中药成分包括:贯众15g、芦根15g、山枝仁10g、青蒿10g、黄苓10g、大青叶10g、柴胡10g、滑石6g、陈皮6g、枳壳6g、半夏6g、甘草3g。将所有药物浸泡30分钟以上后进行煎制,煎药时间为10分钟-15分钟,重复2次,取汁150mL,分早中晚三次温服。
评价指标
统计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并与观察组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痊愈标准:患儿治疗当天即退热;有效标准:患儿治疗1天-2天后退热;无效标准:患儿的退热时间在3天及以上[3]。
统计学分析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其标准为:,则提示最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则提示最后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60例对照组患儿当中,24例(%)患儿痊愈,21例(%)患儿有效,15例(%)患儿无效,%(45/60)。在60例观察组患儿当中,34例(%)患儿痊愈,25例(%)患儿有效,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