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典之门音乐丛书》
编辑旨趣
在各门艺术中,没有什么比音乐更能直接地打动人的内在情感;在人类
生活中,也没有什么比音乐更能生动地表达人的心声。在欢乐时,音乐以它
优美的旋律、动听的音响把人们卷进如痴如醉、激荡亢奋的情绪之中;在忧
伤时,音乐以它哀怨缠绵、如泣如诉的悦耳之声给人们以亲切的抚慰和自由
的解脱;在孤独时,也唯有音乐最真诚地陪伴着人们跨越世俗的隔膜,度过
悠长的黑夜⋯⋯音乐是生活的美酒,是命运的花朵,失去了它,人生就丧失
了其本有的诗意和浪漫。
然而,音乐的美只对于“有乐感的耳朵”才存在。但“有乐感的耳朵”
并非天生的。对于民族而言,没有音乐文化的繁荣,“音乐之耳”不可能成
长发达;对于个人而论,不以人类世代积累的音乐艺术宝库为养料,就不会
形成较高修养的审美听觉。以欧洲文艺复兴为开端的欧洲古典音乐,以其独
创而多样的音乐表现形式,谱写出人类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艺术篇章,以其
深厚而辉煌的文化底蕴养育了一批又一批万世景仰的乐坛大师,以其理性而
浪漫的人文精神,典雅而脱俗的优美旋律陶冶和丰富了各国人民的“音乐之
耳”。古典音乐浓缩了几个世纪乐圣们对宇宙人生的感悟,它是永不枯竭的
生命之流,以其磅礴的气势流向了文明社会的每个角落,滋润着现代人的心
灵。
开放的中国正以其博大的胸怀吸收着世界文明的养料。随着人民物质生
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欧洲古典音乐正陶醉着越来越多的乐迷。为
了满足广大的欧洲古典音乐爱好者的需要,我们编辑了这套《古典之门音乐
丛书》。丛书选取西方音乐史上部分著名音乐家为撰写对象,每人一册,分
别记述他们的生平趣事、成才经历,赏析他们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并介绍
部分珍版,供音乐爱好者收藏时参考。我们力求为读者提供既高雅又实用
的精品读物,衷心希望这套丛书能够真正帮助朋友们叩开古典音乐的大门,
步入五彩缤纷的音乐殿堂。
让我们一起以生命的炽情点燃音乐的圣火吧!
编者年月
罗西尼传略
求学
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年月日生于意大利中部濒临亚
得里亚海的一个小城佩扎罗(),故后来被人们亲切地称作“佩扎罗
的天鹅。”月的日不是每年都有的,每年一次的闰年的月才有
日,所以在罗西尼七十二岁时与朋友们一起度过了他第个生日。
罗西尼的父亲裘塞佩·罗西尼是佩扎罗城的一名小号手(相当于宣读政
府公告的传令官)兼屠宰场的管理员。他生性开朗、无忧无虑,人称“快活
人”,是法国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母亲是一位美貌而又很会唱歌的女人。
家庭的音乐氛围,对罗西尼音乐才能的成长与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是显而易见
的。
但是罗西尼的童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幸福和欢乐。当时的意大利正处在
法国和奥地利的奴役之下,向往自由、同情共和主义的父亲,在年被天
主教当局以“有危险思想”的罪名逮捕入狱。可怜的母亲带着年仅五岁的罗
西尼前往波伦亚,加入一个在乡间演出的剧团当一名歌手,以维持生活,后
来又把年幼的罗西尼托交给外祖母抚养。父亲于年获释后,丢掉了原来
的差事,也到他母亲所在的剧团里当一名演奏员。不久,罗西尼又回到父母
身边,他们从一个乡镇集市到另一个乡镇集市,从一个戏班到另一个戏班,
为了糊口到处奔波,成了吉普赛式的流浪艺人。
到了入学的年龄,顽皮、浮躁的罗西尼对读书颇感头痛,上学成了他沉
重的精神负担。不久便辍学了,接着到一家肉铺里当学徒。波伦亚制作的香
肠颇有点名气,罗西尼在那里可以尽情品尝他所喜爱的美味香肠,这对日后
被誉为“美食家”的罗西尼来说,真是一桩十分开心的差事。后来又转到一
家铁匠铺去当学徒,但很快便无法承受这种又累又脏的工作,于是,十岁那
年他又回到学校读书,但是他最感兴趣的唯有音乐课。
罗西尼天生有一副美妙的歌喉,他那优美的童高音在佩扎罗时就常受到
人们的赞赏,现在他充分发挥他的天生才能,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教堂里的唱
诗班,或在父母所在的剧团参加演出。波伦亚是意大利较大的音乐中心,有
着古老的宗教音乐传统,十二岁的罗西尼在那里跟随一位宗教音乐作曲家系
统地学习和声、对位法等作曲基础理论,另外他还学习小号、大提琴和键盘
乐器,艺术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不久,他已进入了变声期,不能再任歌手。
年起,开始在剧团的乐队中担任伴奏、羽管键琴手兼乐队指挥和合唱指
导。十四岁就以乐队队长的身分,到一些中小城镇作旅行演奏,并被吸收为
波伦亚爱乐协会的会员。
这时,罗西尼深感自己所受的教育很不完备,音乐知识还很差,于是在
年入波伦亚音乐专科学校来完成自己的教育。起初专修大提琴演奏,后
来又随马泰伊神父学习对位法和作曲课程。但是老师教条枯燥的教学内容和
他生动的音乐兴趣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他便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