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直肠肛门瘘患者手术前后直肠肛门反射的变化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直肠肛门瘘患者手术前后直肠肛门反射的变化研究.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7/12/26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直肠肛门瘘患者手术前后直肠肛门反射的变化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直肠肛门瘘患者手术前后直肠肛门反射的变化研究
七台河市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1546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直肠肛门瘘患者手术前后直肠肛门反射的变化。方法选择在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被我院肛肠科收治的80例直肠肛门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肛瘘类型分组,其中高位肛瘘患者纳入A组,低位肛瘘患者纳入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肛管静息压(ARP)等直肠肛门反射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手术治疗后患者RRP、AMCP、ARP等指标有所下降,其中A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大于B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CT无明显差异(P>)。结论直肠肛门瘘手术后可引起肛管内外括约肌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直肠肛门反射下降,尤其对高位肛瘘患者影响程度更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直肠肛门瘘;手术治疗;直肠肛门反射;变化

直肠肛门瘘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按照发生位置的不同肛瘘可分为高位肛瘘和低位肛瘘。手术是临床治疗肛瘘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术后对直肠肛门反射可造成一定的的影响[1]。本文分析了直肠肛门瘘患者手术前后直肠肛门反射的变化,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肛肠科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直肠肛门瘘患者,均有排便困难、疼痛、流脓等临床表现。根据肛瘘类型分组,其中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的高位肛瘘患者纳入A组,共计35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9例;年龄30岁~60岁,平均年龄(±)岁;体重
51kg~80kg,平均体重(±)kg;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年。
将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的低位肛瘘患者纳入B组,共计45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3例;年龄28岁~61岁,平均年龄(±)岁;体重50kg~82kg,平均体重(±)kg;病程6个月~6年,平均病程(±)年。
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手术治疗。A组高位肛瘘患者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法治疗,麻醉后充分扩肛,结合肛门指检、探针检查、肛窥镜检查、美蓝试验、挤压试验等确定主瘘管的走向、内口位置、瘘管与肛门括约肌关系等。切开直肠环以下所有瘘,清除坏死组织,修整切口皮缘成倒V形创面。采用刮匙搔刮、清除坏死组织。内口在肛管直肠环中下2/3以上者将探针插入高位瘘管,沿瘘管走向切开肛门皮肤直至外括约肌,切开内口和外口之间肛管黏膜,游离肛管直肠环,切开内口表面黏膜,将橡皮筋自内口引出后拉紧结扎。术后1周紧线,依靠橡皮筋异物刺激慢性切断肛管直肠环内口残余的瘘管,橡皮筋在2~3周内脱落。切开的管道腔创口底小口大,呈喇叭状,以保证引流通畅[2]。
B组低位肛瘘患者采用肛瘘瘘管切除术治疗,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持探针自外口探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