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6
文档名称: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doc

格式:doc   大小:1,461KB   页数:5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doc

上传人:86979448 2017/12/26 文件大小:1.4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1、色度
1. 1铂一钻标准比色法
.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铂一钻标准比色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的色度。
本法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色度的测定。
水样不经稀释,本法最低检测色度为5度,测定范围为5度—50度。
测定前应除去水样中的悬浮物。
1.
用***铂酸钾和***化钻配制成与天然水黄色色调相似的标准色列,用于水样目视比色测定。规定1 mg/L铂[以〔PtCl6 ) 2一形式存在]所具有的颜色作为1个色度单位,称为1度。即使轻微的浑浊度也干扰测定,浑浊水样测定时需先离心使之清澈。

铂一钻标准溶液:称取1. 246 g***铂酸钾(K2 PtCl6)和1. 000g干燥的***化钻( CoCl2·6H2 O),溶于100 mL纯水中,加人100 mL盐酸( 1. 19 g/mL),用纯水定容至1 000 mL。此标准溶液的色度为500度。
1. 1. 4仪器
1. 1. 4. 1成套高型无色具塞比色管,50 mL。
1. 1. 4. 2离心机。
. 5分析步骤
1. 1. 5. 1取50 mL透明的水样于比色管中。如水样色度过高,可取少量水样,加纯水稀释后比色,将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1. 1. 5. 2另取比色管11支,分别加人铂一钴标准溶液0 mL, 0. 50 mL, 1. 00 mL, 1. 50 mL, 2. 00 mL,
2. 50 mL, 3. 00 mL, 3. 50 mL, 4. 00 mL, 4. 50 mL和5. 00 mL,加纯水至刻度,摇匀,配制成色度为0度,5度,10度,15度,20度,25度,30度,35度,40度,45度和50度的标准色列,可长期使用。
1. 。如水样与标准色列的色调不一致,即为异色,可用文字描述。
1. I. 6计算
按式(1)计算色度:
式中: V1—相当于铂一钴标准溶液的用量,单位为毫升(mL)。
V—水样体积,单位为毫升(mL)。
2、浑浊度
2. 1散射法—福尔马肼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以福尔马肼(Formazine)为标准用散射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的浑浊度。
本法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浑浊度的测定。
(NTU )。
浑浊度是反映水源水及饮用水的物理性状的一项指标。水源水的浑浊度是由于悬浮物或胶态物,或两者造成在光学方面的散射或吸收行为。
2. 1. 2原理
在相同条件下用福尔马肼标准混悬液散射光的强度和水样散射光的强度进行比较。散射光的强度越大,表示浑浊度越高。
2. 1. 3试剂
2. 1. 3. 1纯水:。
2. 1. 3. 2硫酸肼溶液(10 g/L):称取硫酸肼[(NH3)2·H2 SO4,又名硫酸联***]1. 000 g溶于纯水并于
100 mI_容量瓶中定容。
注意:硫酸麟具致癌毒性,避免吸入、摄入和与皮肤接触!
2. ***四***溶液(100 g/L):称取环六亚***四***仁(CHz)6NA} g溶于纯水,于100 mI_容量瓶中定容。
2. 1. 3. 4福尔马肼标准混悬液:分别吸取硫酸肼溶液5. 00 mL、环六亚***四***溶液5. 00 mL于100 ,混匀,在2 5 ℃±3℃放置24 h后,加人纯水至刻度,混匀。此标准混悬液浑浊度为400 NTU,可使用约一个月。
2. 1. 3. 5福尔马肼浑浊度标准使用液:将福尔马肼浑浊度标准混悬液()用纯水稀释10倍。此混悬液浑浊度为40 NTU,使用时再根据需要适当稀释。
2. 1. 4仪器
散射式浑浊度仪。
2. 1. 5分析步骤
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浑浊度超过40 NTU时。可用纯水稀释后测定。
2. 1. 6计算
根据仪器测定时所显示的浑浊度读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结果.
2. 2目视比浊法—福尔马肼标准
2. 2.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以福尔马肼( Formazine)为标准,用目视比浊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的浑
浊度。
本法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浑浊度的测定_
本法最低检测浑浊度为1散射浑浊度单位(NTU ) ,
2. 2. 2原理
硫酸肼与环六亚***四***在一定温度下可聚合生成一种白色的高分子化合物,可用作浑浊度标准,用目视比浊法测定水样的浑浊度。

2. 2. 3. 1纯水:同2. 1. 3. l 。
2. 2. 3. 2硫酸肼溶液(10 g/I_):。
2. 2.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