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北京大学跨学科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办法.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北京大学跨学科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办法.doc

上传人:873697753 2012/3/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京大学跨学科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办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北京大学跨学科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办法
1. 参赛对象资格规定
(1) 参赛作品的资格要求
参赛作品研究的问题必须是跨学科的问题,必须从多个学科角度来加以探讨和研究。
“跨学科”的“学科”认定标准为国家1997年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即提交的跨学科作品所探讨的跨学科问题必须是至少从两个一级学科的角度进行探讨的问题。
参赛作品必须是距申报日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距竞赛申报日以前两年内完成”是指作品完成最后工作的时间距竞赛申报日不到两年,而非在两年内完成全部工作。
以下四类作品不在申报范围内:(论文);;;。
(2)参赛者的资格要求
凡2011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并尚在校的全日制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有参赛资格。
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考虑到跨学科研究的复杂性,本次竞赛须以团队形式参加。团队成员须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院系(元培学院内按不同院系培养方案培养的学生也可组队参赛,但不能与所受培养院系的同学组队),最终提交作品的第一、第二作者须分属不同院系。
为鼓励本科学生参与跨学科研究,参与本次竞赛的团队成员至少有1名在校本科生。
(3)参赛作品的形式规范
作品论文以及相关资料的第一语言是中文(发表作品为外文或少数民族文字者,要附有汉语文本),有英文资料的也可附上。
社会调查或发明制作类作品申报时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实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照片)等资料。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也可一同附上。
2. 竞赛日程安排
2010年9月
第十九届“挑战杯”系列赛事宣传
2010年10月
下发有关资助申请的通知,参赛团队上交资助申请材料,开始组织资助资格审核
2010年10月至11月
举行培训讲座、经验交流会等,为有意参赛的同学提供指导
2010年11月中下旬
资助申请审批完毕,召开获资助同学会议,签订资助协议
2010年12月中下旬
受资助团队提交中期报告,领取前半期资助。
2011年3月中旬
参赛团队或个人进行网上申报并提交作品
2011年3月下旬
校级初评(与“挑战杯”竞赛校级复评联合进行)
2011年4月下旬
举行决赛答辩及公开展示
2011年5月下旬
举行颁奖典礼并发放后半期资助
3. 参赛资助
(1)资助数量及金额。在参赛团队中确定10个左右团队获得资助,每个团资助额度1600元。
(2)申请及评审。需要获得资助的团队须向“挑战杯”科技工程办公室提交申请。“挑战杯”科技工程办公室组织专家学者审核后,确定受资助团队及相应资助额度。
(3)签订协议并获得前半期资助。受资助团队须与“挑战杯”科技工程办公室签订资助协议,并于2010年12月中下旬提交中期报告,同时领取前半期资助。
(4)获得后半期资助。获得当届“挑战杯”系列赛事一等奖以上(含一等奖)的受资助团队才可以获得后半期资助。后半期资助将在颁奖典礼后发放。
注意:在“挑战杯”竞赛项目资助、特别贡献奖重点课题资助和跨学科大赛团队资助三项资助中,同一作品只能申获其中一项。2011年3月,受资助项目必须参加“跨学科”竞赛。未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