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乙型肝炎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原因分析
李喜金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妇幼保健院 417000)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乙型肝炎检验的出现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方法:选择2010 年1 月到2012 年12 月来我院进行乙型肝炎检查的42000 患者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其中存在错误的检测报告,分析出这些错误出现的原因。结果:错误报告共计378 份,%,其中,假阳性结果共计165 份,%,假阴性结果共计213 份,%,根据分析,证实出现错误的原因包括试剂、实验室操作、检验方法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结论:为了防止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的出现,需要将试剂盒平衡到室温,在进行检验时,若标本变质,必须要重新抽取,抽取样本之后,要降低进行充分的离心,保证红细胞和纤维蛋白可以得到充分的沉淀,同时要将标本放置一定的时间,保证其中非特异性活性物质失活之后再进行检验,在检验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加样量的准确,洗板的次数与洗板质量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
【关键词】乙型肝炎检验假阴性假阳性原因
乙肝病毒是我国危害最大、流行最广的肝炎病毒之一,据有关数据统计,%,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两对半的检查是门诊检查和日常检查的常规项目之一,科学合理的检查能够实现对乙肝患者的早期诊治,也可以有效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因此,如何使用科学的方式提高乙型肝炎检测成功率,避免错漏情况的发生也是现阶段下检测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对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检测常常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相比而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可靠、操作简便、试剂更易得到,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的灵敏度与特异性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因此,酶联免疫试验法(ELISA)作为一项成熟科学的技术,有着很好的临床检测价值[1]。但是,在临床检测过程中,常
会出现假阳性与假阴性的检测结果,这就给临床检测工作带来一些麻烦,引致医患关系的紧张。因此,必须要对检验单中的阴性与阳性结果进行仔细的分析,在方法、仪器与试剂方面下苦工,提高检测的准确率。下面就对出现假阴性与假阳性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探讨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0 年1 月到2012 年12 月来我院进行乙型肝炎检查的42000 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酶联免疫实验法,科华试剂盒,手工洗板,ELx800 通用酶标仪读数,筛选出其中存在错误的检测报告,分析出这些错误出现的原因。
2 结果
通过对42000 份检查报告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错误报告共计378 份,%,其中,假阳性结果共计165 份,%,假阴性结果共计213 份,%,根据分析,证实出现错误的原因包括试剂、实验室操作、检验方法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的情况详见表1.
表1: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分析表
3 讨论
目前,乙型肝炎已经呈现出一种全球化的分布局势,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通过血液制品与血液进行传播。乙型肝炎病毒作为一种典型的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肝细胞中,会引致肝细胞的坏死和炎症。乙肝病毒性肝炎包括慢性与急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90%可以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