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应对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应对措施.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7/12/28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应对措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祁生慧(青海省人民医院干部保健中心 813000)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2-0263-02
【摘要】目的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在置管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选择合适血管,术后正确护理,防止感染,静脉炎,血栓,导管堵塞、脱出,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 做好置管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减少病人的痛苦及不必要的开支。
【关键词】老年人置管术后并发症预防应对措施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末端定位于中心静脉的静脉通路建立技术。老年患者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肌组织松弛血管不易固定,当长期输入高浓度、大分子溶液,尤其是化疗药,反复穿刺,稍有不慎会给发生药液外渗,给患者带来痛苦。导管头部位于中心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从而避免了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及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和组织坏死。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防止一系列并发症,延长置管时间,从而减少病人的痛苦及不必要的开支,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尤为重要。

多于穿刺后24~48小时内出现,穿刺点局部少量渗血。原因: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穿刺时直刺血管,穿刺后压迫方法不正确,压迫时间短;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
护理:选择与病人血管相适应的导管及穿刺针,在非高速滴注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管径的导管;检查病人凝血功能,如有异常应避免置管。置管中导管送入预定长度拔出插管鞘时,应立即在局部按压止血,一般按压穿刺点
2~3分钟,凝血机制较差者按压时间应增至5~10分钟,制动30分钟,24小时内限制插管侧上肢过度活动,置管1~2天有少量渗血为正常现象,应及时更换敷料。

机械因素导致的静脉炎是最常见的,多见于置入导管后48~72小时以内。原因:早期出现为插管时机械损伤所致,后期出现则与化学刺激及患者体质有关[1]。预防及护理:静脉炎多属于机械性静脉炎,正确的操作和护理非常重要,头静脉病人>50%出现并发症,贵要静脉出现并发症<10%故穿刺静脉应首选贵要静脉[2],操作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切忌粗暴,避免上肢剧烈活动,穿刺局部无菌透明贴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根据药物的毒性,先输刺激性小的药物,再输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几种输液药物刺激性都大,输液时中间应间隔20分钟以上。发生静脉炎后,应指导患者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在肿胀部位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4次/天,每次20分钟。

置管后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与置管时间呈正相关[3]原因:冲管不及时或不彻底,封管不正确,导管移位,药物沉淀,血栓形成,上腔静脉压力过高,肝素帽松动,血液返流凝固,患者自身血液粘稠度高。预防及护理:护理人员正确掌握封管技术,要求脉冲式正压封管,注射器操作时避免压力过大,不宜用10cm以下的注射器进行操作,在使用间歇期间应每周冲管一次,7d更换肝素帽1次,使用高粘度大分子药物后应及时冲管,冲管液不少于20ml。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输液瓶内液体滴完,导致血液返流,患者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后,若管内血液返流应冲管,一旦出现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