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佛门诗人.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佛门诗人.doc

上传人:ranfand 2017/12/28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佛门诗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佛门诗人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而他是在郑州新郑出生的。“乐天”一词,近似于“乐观”。在白居易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寡欲身少病,乐天心不忧。何以明吾志?《周易》在床头。”(〈永崇里观居〉)陶渊明也在〈归去来分辞〉中说“乐夫天命复奚疑”。事实上,“乐天”也是白居易晚年的主导思想。
白居易从小就是个天才,史书说他“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旧唐书〉第166卷)他十六岁就能写出〈赋得古原草送别,离原上草〉这样很有名的诗。据说他答诗作去求见当时的名人著作郎顾况。年纪轻轻,稚气未脱,便指着他的名字“居易字取笑他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等到翻阅完他的诗稿,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的诗句时,才咸叹说:“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白居易十几岁时曾有过一段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当时军阀割据,不服朝廷管辖,战事频繁。乱世生活使白居易了解到国家政治混乱的现实,感受到百姓生活的疾苦,他有一首诗就反映这一阶段的遭遇: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重泪,一夜乡心五外同。
唐德宗贞元16年(800年),也就是白居易29岁时,他终于考中进士。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他曾写下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充满豪情的诗句。唐代考取进士的照例要在长安慈恩寺塔(今西安大雁塔)下题名,表示荣耀。随后,他又参加了吏部组织的考试,与元稹等八人同时及第,并被授秘书省校书郎。这要比韩愈幸运多了。校书郎任期满后,白居易决定参加制举考试,也就是皇帝亲自考试,相当于面试,皇帝问一些时政问题,通过对“策”可以看出被试人的才干。白居易精心准备了“策林”75篇,对国家各方面的制度表达了自已的看法。其中有许多直言,如“若一出善言,则天下之人获其福;一违善道,则天下之人罹其殃;若一肆其心,而事有以阶于乱;一念于德,而邦有阶于兴。”这话明摆着是劝皇帝准意自已的一言一行。白居易很想在朝为官,从而实现他的“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考试结束后,他和元稹同时中选,但因为他正直敢言,被任命为京城一个下属县的小县尉,而元稹任命为左拾遗。县尉这个官是正九吕下,具体的公务就是向百姓讨要赋税。不交赋税的,可以用鞭打,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的“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写的说是这种人进村讨税弄得鸡飞狗跳的局面。白居易从小饱读书,梦想救济天下苍生,35岁了却干这么一个差事,实在命运弄人啊。不过,这期间,他写成了流传千古的《长恨歌》,给后人留下多少回味无穷的诗句:“在天愿为比翼鸟,在要愿为连理枝”;“天长要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入梦来。”《长恨歌》篇幅之长,文辞之优美,情采之动人都堪称唐诗一流。这么好的诗歌却不见于中学课本,也是一大怪。《长恨歌》在当年就风靡天下,白居易自已说:
“自长安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然今时俗所重,正在此耳。”
贞元年号用了20年,德宗驾崩。公元805年,不能说话的唐顺宗即位,改元永贞。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发动“永贞革新”,革除朝廷弊政。谁知不到半年,改革彻底失败。唐宪宗即位,改号为元和。顺宗当了太上皇,不久就死了。也就是在元和二年末,白居易写的讽喻诗传到了皇宫中,皇帝很欣赏,就调他当了翰林学士,兼任左拾遗。白居易多次上书皇帝言事。元和四年,皇帝听从他和李绛的上疏,减免百姓的租税,释放宫女,禁止进贡和贩卖奴婢等。白居易的好友元稹的官比他大得多,人家现在是东台检察御史,权力很大。元稹被宦官打伤了,皇帝袒护宦官,把元稹贬官。白居易仗义执言,皇帝没听。还有一次,白居易上奏事情时说:“陛下错”,皇帝很不高兴,对李绛说白居易出言不逊,想把他赶出翰林院。幸好李绛口才好,他说陛下爱听真话,所以大臣们才出言无忌。白居易的话有些过分,但他的心是忠于皇帝的。陛下今天怪罪于他,以后恐怕没有人敢说真话了。于是皇帝又高兴了,“待居易如初”。左拾遗这个官官阶低,作用却大,其职责是对皇帝的不当言行进行劝谏。古人在这一点上比现代人做得好。大诗人杜甫就当过这个官。从史料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作为一名官员是非常尽职的,而且正直敢言。他用诗来比喻
谏官的正直之气:“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李都尉古剑》)他用诗来“救济人病,裨补时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秦中吟》和《新乐府》。他写诗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这与他的“文章合为事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一致的。其中的名篇如《杜陵叟》、《卖炭翁》、《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