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关于新闻负面报道探析.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新闻负面报道探析.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12/28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新闻负面报道探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新闻负面报道探析
论文摘要:负面报道是对新闻报道意识形态化倾向的反拨,它常常聚焦社会反常现象,客观上反映了现实真实矛盾;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受众传播权利的满足;加上负面报道的取材更容易迎合受众收视需求,所以有较高的收视率。但负面报道已经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绝对化倾向、否定性倾向、感官化和消解性倾向。因此,我们首先应该避免海量的负面信息的增强效应。达到揭露社会矛盾和正确引导受众两方面的统一,从而实现媒介社会职责的延伸。
论文关键词:正面报道;负面报道;收视率

正面与负面,本意是指不同的方位。在新闻报道中,正面报道就是指那些讴歌先进事迹、表彰先进人物,弘扬正气典型,能够给予人们正确引导、激励和鼓舞的报道。负面报道主要以揭露社会阴暗面,报道工作中的失误,批驳歪风邪气等内容。调查发现,那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新闻更容易带来高收视率。在各新闻栏目纷纷推出“民生新闻”以提高收视率,抢占市场的时候,新闻关注民生、服务社会的理念却有些变了味儿,必须加以引导规范。
一、负面报道的新闻效应
(一)负面报道是对脸谱化倾向的反拨
正面报道往往追求报道对象的光环效应,试图以报道对象的道德人格和先进的事迹来提高表现力、感染力与说服力,这种脸谱化的倾向更容易产生负面效果,导致受众产生疏远心理,很多正面报道都着眼于党政官员的政治活动和各类会议报道,这些主题和受众的市井生活内容有着不小的距离,连篇累牍地正面报道给受众带来了距离感和疏离感。
(二)负面报道彰显了现实矛盾冲突
人类社会中,各种“矛盾”客观存在,层出不穷,而对各类矛盾的解决推动人类社会前进。如果把正面报道视为是从弘扬矛盾解决主体的角度切入,是对个体人格的颂扬,负面报道则就是对矛盾本身的揭露曝光,表现形式短小精粹,事件的冲突本身就很吸引人。而正面报道多是讴歌和颂扬正面形象的,它主要表现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各类“正常”信息,难以迅速抓住人的注意力。事实证明,越是具有普遍性的矛盾问题,影响和波及的人群的范围越大,自然会引起高的收视率。但那些有关车祸、***、色情之类为满足低级趣味和猎奇心态的报道,反而容易引起收视疲劳。
(三)负面报道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受众本位的传播理念
现代传播观念认为受众在传播过程中享有知情权、表达权、交流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负面报道就其采写新闻的原则来说,却是采用受众本位的。1、它们的采写原则是以尊重受众平凡的社会地位和较为狭窄的生活视野为前提的,这是对现实的承认与尊重;2、他们着眼于受众需要的满足,这种需要固然对人性的超越和人格的自律于事无补,但却是普通老百姓心理中根深蒂固无法回避的成分;3、负面报道在形式上没有一些假大空之弊,而且符合新闻采写规律。它以抓住观众眼球为己任,符合新颖性、显著性的就采写原则。负面报道是对受众了解社会的知情权的满足,客观上也使受众行使表达权、交流权等各项权利。这种体现受众本位的做法容易带来高收视率。
二、负面报道共有的思维缺陷
(一)绝对化倾向
负面报道一旦陷入以哗众取宠、迎合受众低级趣味为旨归的窠臼中,就走向了绝对化的倾向。它将这一不正当的迎合原则奉为圭臬,不管这些素材是不是有社会意义,是不是能反映社会真实,是不是能体现媒体的社会良心,只要有高的收视率。收视率成为了衡量采写和播报与否的唯一参照系,除了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