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少先队活动论文:思想品德课与少先队活动整合初探.doc

格式:doc   大小:8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少先队活动论文:思想品德课与少先队活动整合初探.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17/12/29 文件大小: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少先队活动论文:思想品德课与少先队活动整合初探.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少先队活动论文:
思想品德课与少先队活动整合初探
思想品德教学和少先队活动,是学校向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两大渠道,思想品德教学侧重于“知”与“情”,然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中有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单单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就能达成目标的,而少先队活动强调的是“行动”,即体验活动,是将“知”与“情”升华为“行”,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化、实践化,是学校实施德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补充。思想品德教学与少先队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能成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的高效杠杆和有力支撑。
为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尝试将品德教学与少先队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感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最终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下面我就来说说平时的一些尝试吧。
一、课前活动,拓宽教学空间
一堂成功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课前大量的准备必不可少。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少先队主题实践活动(如调查访问、资料收集等),能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为课堂教学积累直观的感性材料,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能迅速理解、感悟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
苏教版五上“父母的难处”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中父母总是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体验父母为家庭的辛劳付出,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用心良苦。这是一个情感性话题,把握情感,品德课程才能显示更强的生命力。体谅父母首先必须了解父母,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在课堂教学之前的一个星期,就组织学生开展“采访父母”的活动。
通过课前这番精心的实践活动,学生对“父母的难处”一课有了切身的体会。在课堂交流时,孩子们通过讲述父母每天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默默无闻地为家庭而忙,毫无怨言地照顾着我们,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通过了解父母的快乐和烦恼,知道了家庭经济来源及开支情况,唤醒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体验,对父母的体恤之情油然而生。有些孩子讲到自己最感动的事例时,竟然流出感动的泪水,从而自然地从心底发出“孝心献给父母”的呼声。
二、课中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的一些课文中有不少留白。我们可利用文中的插图、故事,开展小小辩论赛、小小设计师、社会实践等少先队小队活动,模拟生活,体验生活,甚至可以将课堂搬到室外,在活动体验中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但教学内容离开了学生直接的生活,学生缺少对劳动的酸甜苦辣的切身体验,缺少对劳动者喜怒哀乐的体恤。因此尽可能要让学生真正走进劳动者,零距离贴身观察、访问,进行情感交流,实现心灵撞击。
于是我分组开展了“当一天小交警”“我是城市美容师”“我是小小送报员”“当一天导游”的体验活动,让队员通过活动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价值,明白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他们的劳动为我们带来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在我们享受别人劳动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时时想着这些劳动者,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三、课后活动,深化教学途径
品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