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古诗词意境教学六法.doc.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词意境教学六法.doc.doc

上传人:vyyujy 2015/4/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词意境教学六法.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词意境教学六法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殿堂中璀璨的明珠。它或写景或叙事,或豪放或婉约,语言含蓄凝炼,想象丰富奇特,意境优美动人。然而诗词的遣词造句与现在的语言****惯差别很大,小学生很难把握它的语言魅力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这也正是古诗词难教之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融入诗词的意境。
一、音乐再现法。
李吉林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讲道:”音乐,不需要通过直感式的体验,使学生很容易从音响的感知产生情感体验,激起类似的想像和联想,心弛而神往之。”在古诗词教学中如能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联系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有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如梦令常记》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充满生活情趣的、清新雅致的词,词人通过”常记”一词向我们展开了一幅幅美好的生活场景。教学中,我分别选用了古筝乐曲《渔舟唱晚》、《满山红叶似彩霞》、《快乐的少女》,那悠扬如歌、欢快活泼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唤起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到了盛夏时节的黄昏,晚霞映红的天空,缓缓流淌的溪水,古色古香的亭台,荷花盛开池塘边,词人和朋友划着小船,到溪边的亭子里饮酒赏景沉醉不归的图景。
二、画面展示法
俗话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而诗人的情感往往蕴含在描写的画面中,若把诗词中描绘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对画中的意境有一个具体的感知,就能很自然地引领他们走进诗人所创设的意境,从而更深刻地领略诗歌的意境美。
如《如梦常记》,词人极力渲染描写溪亭郊游时所见的美好景致,表达了内心的愉悦之情。学生诵读虽然抑扬顿挫,但如何入境入情?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投影展示了三幅图:”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学生在诗画的对照中,边读边看边,不知不觉步入诗的意境之中。在课末,播放意境水墨动画《如梦令》,一边观看那再现诗词的优美的动态画面,一边倾听蔡琴那娓娓动听的吟唱,学生都深深陶醉了,对诗词意境的领悟也达到高潮。
三、想象表达法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但省略的成分也是相当多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古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如教学毛泽东《七律长征》时,学生朗读最后一句诗”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一开始读的时候,读到”尽开颜”时语调反而下降了,我就引导说过了雪山长征就胜利结束了,你仿佛看到此时的红军战士怎么样?有的说:”红军战士欣喜若狂,手挥红旗,欢呼雀跃。”有的说”红军战士高唱凯歌,热泪盈眶。
”……红军战士那么高兴,怎样把这种喜悦之情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呢?读的时候语气要逐渐上扬,表达欣喜若狂之情。师范读,学生试读一遍,再指导说喜悦之情不仅要通过语气表达出来,还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来表达。师再范读,生再试读,这次学生个个脸露微笑,读出了心中的喜悦之情。
四、故事辅助法
古诗词的背后或许都有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如果我们能够把意境难懂的古诗转化为故事的形式,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与诗歌相关的故事挖掘出来,指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学****古诗词的兴趣,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七律长征》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时,学生较难领悟,特别是”暖”和”寒”中所表达的情